頂流

海鯤遺音
Oct 12, 2024

--

日前在Youtube偶然點了一次從B站搬運來的中劇點評,便引來Youtube瘋狂推播,我也「不小心」看了好幾段「視頻兒」。我發現在到處是雷的中國網路,大概只剩點評連續劇還有一點言論空間,於是就產生插科打諢、語帶戲謔的專門點評頻道,以檯面上的流量明星為主,或捧或貶,大約是天橋下說書的當代網路版。

我對現在所謂「頂流」的中國年輕演員一無所知,也沒有看過他們演的戲,從這種一開始便有偏見的影片入手,自然不可能公平持允。但這讓我心中一個小小疑惑得到一個可能的答案,我一直朦朧的感到中國戲劇持續走下坡,但無法明確說出下坡的是什麼。這些B站點評給了很殘忍但直接的答案:演員顏值普遍下滑,演技更是滑到谷底,而這些人居然還被稱為「頂流」?我本來以為中國所謂「頂流」,可能是類似韓國「忠武路演員」之類的概念,但認真看了幾部點評,才發現這個「頂」只是追蹤人數最多的意思。在人數、按讚,甚至留言都可以用買的中國社會,這種「頂流」真的有什麼意義嗎?我對中國演藝人員品評標準的粗製濫造感到難以理解。

這也難怪我難以看中國現在幾乎是所有的戲劇,特別是我學到一個特殊名詞「古偶」,也就是用古裝演偶像劇。這顯然是中國特有的情境,因為中國演古裝戲有完整的產業配套,但他們顯然沒有那麼多嚴肅的「正劇」可演,於是乎,不管是出於市場需求或是閃避政府審查,他們就流行用編造的時空去演一些霸道總裁之類的言情小說內容,給他們安上一個名字叫「古偶」。基本上演員只要讓自己看起來美美的就行,劇情演技都不重要。此戲種顯然成為中國現在戲劇的主流之一,甚且已經產生一套公式,比如開場一定要是CG畫面的鳥瞰鏡頭,無論是口白還是字幕,都要報身家似的交代一下從來不存在的朝代與年份。衣服一定要飄逸到行走不便,不管是世家貴族或是貧民百姓。剛好最近有一齣吳謹言主演的新戲「墨雨雲間」上映,結果看戲的人發現有位「老演員」陳喬恩才是演技在線,被點評吹捧。我因此還跑去看了一下「墨雨雲間」,嚴格來說,我覺得陳喬恩就是演得比較收斂一點,不會說不好,但不至於到驚為天人的程度。但僅是如此,在古偶中就已經是頂天的演技展現了,中國戲劇環境之低落,可見一斑。

此外,中國點評演員對其外貌的挑剔非常苛刻,甚至把所有中國面相學中所有的術語都用了個遍,彷彿不符合「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就不配進演藝圈似的。但影片也提到他們苛責的理由,面對編劇亂寫、導演亂導的中國戲劇圈,他們無力去要求這些幕後,只好對幕前的人盡可能的挑剔,好歹我關靜音、開兩倍速,至少可以看到美麗的容貌在畫面裡動來動去。而反過來說,也因為如此,很多年輕的中國演員也把維護自己的容貌(包含打燈、運鏡、後製之類要求)看成重中之重,甚至要用格放的方式一幀幀精修,務使劇中的樣子看起來完美無瑕。這也造成許多古偶中的人物看起來都像是曝光過度一樣,臉不僅白成一片,而且幾乎沒有任何紋路,便是這個原因。每個人都成了刷刷白臉,喜怒哀樂也看不清楚,所以到底是後製過頭,還是真的不會演戲,也成了自由心證。

有趣的是,他們為了佐證自己所講的「昨是今非」,時常剪很多之前台灣拍的古裝武俠片,甚至後來有翻拍,他們就來個「古今對照」。我不知道他們是有心還是無意,但如果中國戲劇徒有市場,品味跟演技卻節節敗退,根本原因難道真的是因為現在的年輕演員不思長進嗎?追根究柢,還是因為中國當局嚴苛且模糊不清的審查標準。中國的審查制度也許不會削弱市場,因為需求擺在那裡,總有會有人買單,只是隨著審查制度的蔓延與不可預測,在策略上只能趨向各種逃避審查的巧門,而非認真磨劇本、磨演技。現在中國已經出現網路極短劇,一來是迎合抖音所造成缺乏注意力的收視群,再者我想也有繞過審查制度的用意。日前NETFLIX上架了一齣在台灣拍攝,但故事內容其實源於中國網路小說的BL劇,即是中國影劇公司為了繞過中共對同性戀題材的禁令,只好「外包」到台灣處理的情況。

整體而言,我感覺中國的影視圈是「虛胖」,看似眼花撩亂,但千人一面,我看點評介紹中國的網路新戲,一部接一部應接不暇,可是看起來都差不多,特別是古偶之流,連中國的觀眾都不免看到視覺疲勞。時裝劇尤其難以接受,即使是中國認為比較「接地氣」,被捧為業界良心的劇集,當中表演的節奏與意識形態也離台灣很遙遠。之前我曾引中國人對吳慷仁的分析,當中提到台灣戲被某些中國觀眾當成已經是「next level」,關鍵並不是硬體的製作或資金,而是看事情的角度已然完全不同。像是最近中國以消防隊為背景拍的片,基本上都像是資金比充裕的政宣片,只是因為原著是言情小說,不得不有很多男女主角的感情戲份。但台灣更早之前就拍了「火神的眼淚」,花了大量篇幅處裡尖銳議題,甚至不介意呈現台灣社會不堪的一面,這是中國無論如何都無法觸碰的。所以從根本論,再怎麼看似蓬勃的市場,只要審查機制的大網不撤,泡沫破掉只是分分鐘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