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後之局

海鯤遺音
Jan 16, 2024

--

來源:賴清德推特

賴清德選贏總統,打破八年就要政黨輪替的格局,但國會出現國民兩黨不過半,民眾黨有關鍵席位的情況,使賴政府執政之路添入變數。柯文哲專打空戰,居然出現這樣的成果,剛好應驗劉仲敬之前的分析,白的背後是中產階級青年,是離地的「全球人」,「封建性弱,易動難安,自以為代表未來,但長遠看來有強烈的自我滅絕性」。這種人「承擔任何風險的能力都很低,…增加了戰爭爆發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柯文哲的選情是中國介入加上台灣費拉化加乘出來的結果,不得不正視的病灶。

但比起國內情勢,國際可能更立即而關鍵。這次大選受國際注目的情況前所未見,連CNN都把台灣總統選舉放在跟葉門一樣的頭條,顯然對國際而言,台灣兵凶戰危的情勢並不亞於真正陷入戰火的國家。據說中國對此次大選報導極力屏蔽,所有新聞轉貼立刻搜尋不到,也沒有出什麼官方評論,只有國台辦慣例的陳套。我想藍白合破局,對中國來說是最嚴重的失誤,不管藍白雙方背後的黑手是誰,賴清德上台終究是中國不願見的走向。

如今國際像劉仲敬預測的那樣四處烽煙,是否會讓中國認為有可趁之機?但滇緬後院失火,北韓亦動作頻頻,似乎也不是很好的時機。劉之前預估白緊咬綠,導致綠白差異過小,讓白有機會製造暴動的可能性似乎也沒有。一則綠雖然贏得不漂亮,但並不是緊咬的狀態,再則白的群眾基礎很難有暴動的可能,柯本人也無法承擔類似黃俄的組織者角色,無論是首領或支持者都難以承受哪怕只是上街鬧事的風險,遑論暴動。

嘉南高屏盡顯民進黨優勢,特別是立委選情彌補了台中、桃園的頹勢,表現出南部地區對民進黨的封建忠誠。但這樣的封建忠誠,需要民進黨更具體的回報。高雄尚且有陳其邁大力推動公共建設與招商,但嘉南等地相較之下乏善可陳,雖然總統理論上是不能有所偏袒,但蔡政府過去讓民進黨支持者有「厚彼薄此」的不滿需要解決。我覺得賴清德的勝選,一部分可能是希望他處理黨內「不滿」聲音,雖然非常政治不正確,但賴清德以其已婚男性的身分,方便他在某些決策可以更為「專斷」而不會招致反彈。簡單的說,白左理想的高光時期已經結束,如果還有任何自栩「進步」的人對蔡政府時期不滿,以後更沒有了。

--

--

海鯤遺音
海鯤遺音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