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我對柯文哲的判斷是沒有錯誤的,但這兩天有趣的風向,讓我對柯有些微的調整。政阿之前的文章提到,現在擾亂視聽的徐春鶯不會是匪諜,匪諜是不可能這樣高調又強調自己的意識形態的。這興許是種模糊戰,但她到底要模糊什麼呢?如今想來,大概也只有柯文哲了。
有關徐春鶯在媒體上的言行,張堯應該是解析最準確的,他已自己身為中國人的理解去看待徐春鶯,解釋了徐所說的一些看似無厘頭的發言。但無論如何,從徐到處在媒體上發言,高調瞎扯的情況來看,他是煙霧彈的性質應該是肯定的。這也可以說明柯何以無法迅速切割,我想並不是因為徐春鶯真的跟他有什麼直接的關係,而是他必須要讓徐「完成」他的任務。至於他要完成什麼任務呢,我如今認為,大概就是掩蓋柯其實就是匪諜。
在此之前,我只認為柯是「授意」行事,對方可能給了柯什麼好處(或是握著什麼把柄),逼使柯不得不按著我們現在看到的劇本來走。但如果連馬英九都都要促成藍白合,我就不禁懷疑,實際上柯應該就是匪諜無誤。這兩者還是有一點差異的,前者是因利而合,自然也有可能利盡而散,但後者則是直接「收編」,他在台的工作就是「任務交辦」,並不存在拆夥的問題。其實從市長時期開始,我們就應該有所警覺,柯明面上的市政作為,基本上就是中國一些政策的低配山寨版本,比如他一度高調宣傳的「海綿城市」即是一例。我甚至懷疑,當年世大運開幕所出的包,應該也是他刻意為之的結果,畢竟台灣出醜,最開心的就是中國。至於之後所謂的「神救援」,並不是他預期的結果,這也導致協助台北舉辦世大運的時任執行長的蘇麗瓊在結束後立即請辭。我想,如果一位市長一心一意想讓自己治理的城市丟臉,稍有正常邏輯的人,應該都不可能在他身旁久待。
張堯在推特(X)上貼出了中國2013年報導柯文哲在市長選前去中國的消息,這樣的新聞當時並沒有很多人留意,或就算看到了也不會有太多的想法,畢竟馬英九當政後期,兩岸關係極其密切,當時還是「政治素人」的柯文哲以個人身分前往中國,並不會得到太多注意。但這會不會就是一個伏筆呢?就匪諜而言,柯文哲雖然漏洞很多,但相較於國民黨或郭台銘,他是中共最可以牢牢掌握的人。但要如何「牢牢掌握」?吃「甜點」可能不太夠,說他幫中共移植法輪功信徒的器官似乎也不足以牽制他,或許直接「收編」才是最佳解。如果從很多人分析柯的性格來看,「收編」也相當合理,畢竟他大概覺得自己龍困淺灘,如果有個力量可以幫他過一次皇帝的乾癮,那怕是兒皇帝也足矣。從很多面向來看,他剛愎、冷血、自私,而且顯然缺乏馭下的能力,能夠有今日,當然是中共的一手栽培。
另一方面來看,柯一開始的面具是非常成功的,他以無黨籍之姿,贏得民進黨動員人力物力,營造出清新的從政形象,可以說某種程度上,民進黨竟成為中共侵台的幫兇。如果姚立明的說法屬實,2018年柯競選連任,民進黨選擇徹底割席,推姚文智跟柯打對台,可以說是及時止血,雖然輸了面子,但至少保住裡子。柯一路往統派奔去,恐怕只是本性流露,但這樣顯然並不符合中共策反的最佳目的,因為這等於造成兄弟(國民黨跟柯)鬩牆的結果,就算柯很努力要蹭台派,用民眾黨當黨名,還抬出蔣渭水、李登輝、二二八之類,終究掩蓋不了他濃厚的匪味。我相信以他而言,這已經是他撐住自己人設的最大努力,但對中國官員只敢坐三分之一,用語態度都極其恭敬,光是這些表現,大概就能聞弦歌而知雅意,至於他在台灣的種種作為,我們都可以看成是某種複製中國官員行徑的表現。
但柯下台後,缺乏台北市長這樣的執政者光環,破綻就漸漸多了起來,由境外「幫補」的情況愈來愈明顯,網路上出現的「你是第幾代柯黑」反映柯的支持者不斷洗牌,也說明柯人設繃不住的困境。但弔詭的是,如今柯粉對柯的認識,依舊是2014年柯文哲所主打的跳脫藍綠、清新政治的人設,這說明柯只能不斷重複民進黨成功奠定的模式,再無其他新的東西可以說嘴,中共也無法給出新的東西,只能一再舊飯重炒。當然,對淺碟的台灣社會而言,這總是可以吸引到一些對於政治沒有關心,並習慣性接受中國資訊的台灣人,成為新的柯粉。但這就是一波一波的汰換,沒有積累,因為看破手腳後,就會立刻由愛轉恨,其實也就是中共自己的翻版。
馬英九不惜違逆自己的階級出身與國民黨的利益,也要公開呼籲侯友宜接受全民調,等於把「藍白合」的主導優勢拱手讓人,政阿的「每況愈下」評論突然跌了股,一切看起來都是這麼的不合情理。唯一的可能,就是「老大哥」發話了,要求一切向柯集中,柯就是他們,他們就是柯。如果柯不匪,我實在無法解釋這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