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之亂

海鯤遺音
May 21, 2024

--

星期五的立法院,其實預示了台灣未來四年的走向。

什麼走向呢?第一,中國對台灣的攻勢已經不想慢慢耗,他們希望速效,也不在乎觀瞻。第二,由於媒體受眾分化嚴重,基本上就是各說各話,你罵你的,我罵我的,不會有交集,所以國民黨做什麼都算有效攻勢,他們大可以自己羅織謊言,講成另外一種邏輯,他們的受眾也會毫無懸念的全盤接受。反正他們的最大公約數叫做「討厭民進黨」,只要這個部分能抓牢,幾乎就立於不敗之地。

「討厭民進黨」成為中國與中國代理人的最佳利器,因為這個概念易攻易守,幾乎沒有罩門。民進黨是執政黨,行政權在手理當有優勢,但國民將優劣勢反轉,所有黑鍋都往民進黨扣,因為他們是執政黨。至於國民黨執政時期所有低劣的小動作,民進黨反而動輒得咎,父子騎驢,所以施展不開。

傳統上是民進黨支持者的社運組織、藝術界等,雖然從來無法真正獲得國民黨重視,但他們長期被國民黨左派主導的進步思維洗腦,也覺得他們有監督之權,對民進黨輒加批評。弔詭的是,他們對民進黨的批評間接與國民黨合流,但仍舊不被國民黨待見,反而民進黨面對過去支持者的反對而進退維谷,成為國民黨最佳的助攻手。反正面對以前的「自己人」批評,無論怎麼回應,失分的都是民進黨,國民黨儘可以作壁上觀。

星期五立法院的大混戰,成為國眾兩黨測試「討厭民進黨」可以去到多盡,是不是能讓他們予取予求。如果都這樣荒腔走板,他們還可以獲得輿論相當程度的支持,很不幸地說,這樣已經達到他們的目的。星期五晚上在立法院外的聚集,某種程度上挫了國民黨的銳氣,因為「討厭民進黨」似乎開始不靈。他們只好用傳統的方式,叫人混進去臥底,試圖擴大混亂。

民進黨在過去八年確實有質的改變,讓蔡政府某種程度上成為一個由專業團隊治理,具有理想性的執政團隊。但我必須要說,蔡英文這八年的走法,很快會無以為繼。而事實上,蔡政府之所以還可以在執政的最後一刻獲得相對多數的支持,靠的不是所謂民主化的政治參與,而是某些時刻她做的決斷,包括她決定一定要讓同性婚姻合法化,以及武漢肺炎疫情初起時她迅速關閉邊界,進行宛如專制國家的管控措施。這些都跟民主無關,但確實讓台灣社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改變。至於鴨子划水的建設,除了高雄的變化很明顯以外,其他的部分,一般人幾乎無感,這也無助於民進黨在民意上得分。

也就是說,實際上民進黨八年業績,有得到明顯回饋的只有高雄一地,連台南都不一定有用。2024年的蔡政府,在疫情已經漸漸退縮成背景音之後,某種程度上回到2016年左支右絀的狀態,只是蔡英文的個人魅力已然與2016年不可同日而語,讓民進黨的困境沒那麼明顯。國民黨這樣一鬧,反而讓民進黨支持者驚醒,八年執政沒有給民進黨任何優勢,台灣依舊岌岌可危,兵凶戰危並不是譬喻,只是目前仍僅限縮在立法院議事堂而已。

如何拿掉「討厭民進黨」的巨大帽子,我覺得民進黨需要反向思考。一味標榜民主自由是沒有用處的,因為過去八年就是如此,台灣政壇愈是強調民主自由,台灣社會被中國蠶食鯨吞的情況愈嚴重。劉仲敬所云麥卡錫化,我覺得反而才是解方。說麥卡錫可能太直接,但簡單來說,就是賴政府必定要在更多時刻做出「決斷」,而非協商與溝通。比如特定應用軟體的禁制、假新聞的遏制或代理人背後身分的揭露,這些甚至不過是民主國家一般的管制手段。民進黨對這些措施躊躇不前,我可以想像可能基於比較長久的考量,但所有政治人物的決斷,基本上都無法思考長遠,只能處理當下,且戰且走。不這樣做,我們甚至無法確定有沒有長遠的將來可言。

蔡英文有其侷限,所以我希望賴清德可以成為轉機。讓台灣更「民主」或更「進步」,對於扭轉現狀意義不大。台灣需要更明確有效的反制方式,特別中國代理人已經如此跋扈的時候。當然,更高明的手段,是直搗黃龍,讓中國先行傾覆。這件事情有沒有在進行,我無法確定,即使是有,也必然保密到家,不可能有相關人士以外的人知情。

中國代理人在台灣的急切,或許反映中國內部的困境重重。畢竟台灣拿掉國民黨跟民眾黨的亂局,並沒有很急迫的內政問題。也就是說,立法院的混亂,其實是中國政局的折射。中國已經無法等待。之前國民黨頻繁赴中,顯然就是在傳達中國的急迫,甚至有可能在背後運籌帷幄,遙控中國下指導棋。

5月21日,國民黨重新開始表決大戰,青島東路又開始集結民眾,看似十年前的歷史重演,但實際上,這是戰爭的前哨站,無論國民黨有沒有贏得表決,都注定開戰的不可逆。或許從現在開始,才是台灣得以真正蛻變的時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