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區黨穩定現身中,但目前還沒看到真正出乎意料的人。「社會清流」牌現在應該已經打得差不多了,畢竟在檯面上待得愈久,愈容易「晚節不保」,但我想並不是他們變了,而是社會變了。
說起來很有趣,蔡英文出訪盟邦,過境美國,完全是「中華民國」式的,但藍白粉卻是恨之欲其死,不斷在臉書或LINE群組說他是花錢得到的待遇──他們無法否認蔡英文在美國的高規格,只好說這是與美國「交相賊」而來。但問題是,蔡英文在紐約,大批華人手持中華民國國旗迎接,後來去加州,除了台僑之外,還有一堆親台的中國移民歡迎她,這都是「中華民國派」朝思暮想的待遇。藍白粉討厭蔡英文,更像是恨她代表「中華民國」接受這一切榮耀,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享受這一切的體面。這份體面,是自尼克森來台以來從未有過的。
馬英九赴中國祭祖被藍白粉渲染成極大的功勳,但懂得都懂,這是中國政府給台灣親中政客的天花板,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曾經的待遇一去不復返。馬英九在南京總統府、中山陵等地大談「中華民國」,只是一個招魂的動作,試圖連接已逝的中華民國的幽靈與現在的台灣連結,實際上只是一廂情願。所以,他當然會被當成是只顧自己的白區黨,去這一趟只是應卯,或者根本是他自己鬧來的單純旅遊,沒有任何意義。
龍應台在《紐約時報》的投文則是文筆較高明的勸降文,就像之前幾位連署反戰的學者那樣,不去指責罪魁禍首,只是一味用「止戰」情勒,彷彿面臨威脅的台灣才是挑釁的始作俑者。關於此文的批評,網路上已經有很多,就不再贅言。從學者連署、馬英九去中國到《紐時》的投文,要說這背後沒有中共統戰的影子,我不相信。但要說掀底牌,到龍應台都只是意料之內,並沒有什麼跌破眼鏡的人物。真正殺手鐧,我想還沒有拿出來,但這麼頻繁密集的態勢,確實容易讓人覺得中國「逼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