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中國網民抗議迪奧抄襲的「馬面裙事件」,讓「漢服」這東西又浮上檯面。「漢服」這個顯然是個民族概念的詞彙,在近年中國當局強調「大國崛起」的高調宣傳之後,應運而生。但這種東西,很久以前我就看到台灣有人在推廣,就曾有國民黨支持者當年在鼓吹大家選馬英九的同時,也順便推廣「漢服」,希望大家可以買、可以穿,最好當成一般外出服之類,遠在中國漢服熱之前。
迪奧有沒有抄襲馬面裙?與其去執著於迪奧的裙子靈感來源,八旗出版的總編輯富察直接打臉中國漢服迷思,說馬面裙其實是從蒙古來的。這樣的抓包剛好也說明中國「漢服」流行以來,一直避開元代服飾的罩門。不管「漢服」愛好者穿的到底是漢朝、唐朝、宋朝還是明朝的服飾,元代服飾一直都在他們避開之列,即使元蒙時期也充滿著漢人,他們穿的衣服,應該也可以算是「漢服」吧。總之,這個看似軟實力的「漢服」風潮,實際上充斥著各種偏狹的政治操作。
「漢服」明明白白是個中國人自卑的產物。因為周圍國家,無論強弱,都有所謂的「民族服飾」,唯獨中國的「旗袍」,偏偏上頭冠著一個外族名,對一心想要成為世界強國的中國而言,極不體面。但到底什麼是「漢服」?中國人自己也抓不準,從老老實實去從漢代圖像跟考古文物仿作服飾,到後來迷戀於唐代「世界強國」地位仿作唐代衣服,再延伸到宋代、明代等,莫衷一是,而且怎麼看都像是在玩扮裝遊戲。所謂「漢服」,也就只是自由心證的概念,既沒有相對嚴謹的定義,也沒有規範的裝束,說穿了就是自爽而已。而且無論穿了什麼「漢服」,都不是歷史延續下來的東西,沒有一個人可以穿著自己祖母的衣服就說這是「漢服」。「漢服」本身,明白見證著中國文化的斷裂與淺薄。
其實討論「漢服」,只是蹭點話題。既然已經用姨學的眼光看待社會,像「漢服」這樣的東西,基本上是不用討論,只是中國社會崩毀過程的一點漣漪。「漢服」的流行,我看著很像中國過去所謂「服妖」之說,喜歡穿一些奢靡顯眼的衣服,只求貪圖注意,這常常是社會接近崩潰前畸形發展的情況。「漢服」的流行,剛好也落在中國經濟開始由盛轉衰的時候,90年代到00年初期,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但當時一般人只追求賺錢,無暇顧及其他。進入2010年以後,才開始有這樣的趨勢浮現,但中國經濟的勢頭也已經不如過往了。
而中國在經濟或政治地位愈感威脅,「漢服」也相應愈發流行,疫情之前,我甚至看到有漢服愛好者當UP主介紹自己買的漢服,也有很多教人做古代首飾的影片。去日本觀光時,在日本寺廟古蹟前穿漢服擺拍的中國人也愈來愈多,比起在日本租和服,他們似乎更享受在日本的古蹟前享受自己彷彿穿越到唐代或宋代的自我感覺當中。中國人這樣愛佔周邊國家(尤其日本)的便宜,卻對迪奧這種其實根本無所謂抄襲不抄襲的事情無法容忍,就可以看到他們的所作所為,確實很有種即將末日的感覺。
中國先是再度封城,解封了又碰到大雨,大雨過後遇到村鎮銀行無法提款,緊接著是爛尾樓爭議業主集體停供。不管哪件事情,跟馬面裙比起來都應該是嚴重得多,但小粉紅依然對遙遠的迪奧群起憤慨,身在美國已經在享受解封自由的中國人糾集抗議迪奧「抄襲」,這種碰瓷方式,除了是刻意,更是辛酸。中國人無法抗議自己的政府倒行逆施,只好抗議外國的品牌覬覦我大中華文化。所謂「漢服」爭議,不過是中國為了掩蓋這一切作為的拙劣遮羞布,即便馬面裙真的是所謂中國傳統服飾的一部份,也只能看到中國人心胸狹窄的刻薄,這大概就是中國文化的真面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