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的兒子李戡之前在BBC接受訪談,對中共直言批評。有趣的是,他的統一立場是為了要遵從父親的遺願,但他也直言「我沒法說服今天的台灣人或者台灣年輕朋友說,你們應該相信共產黨」,接受中共的併吞。李戡的言論,也或許反映了台灣目前僅剩不多的「支持統一但反共」的人心中的無奈與無力。
李敖的一生從近代中國史的角度來看,是一個極為幸運的人,完全是劉仲敬說的他的祖父決定他的際遇的典型。李敖出生滿洲國,雖然當時日本的殖民統治令人不滿,但在戰爭期間,滿洲國是整個東亞少數沒有遭到破壞,還可以有餘裕發展經濟與工業的地方,就跟汪精衛的南京政府一樣,這讓李敖可以在戰爭期間,居然還可以有個相對平安的童年。
後來滿洲重新變成中國的東北,開始悲慘的命運,但李敖一家人又何其有幸,在敏銳的嗅覺下逃往台灣,其父又可以擔任台中一中的教師,免除東北的境遇。而李敖的發跡史,無論爭議如何,至少可以確定,沒有台灣(及某些國民黨要人的庇佑)就沒有李敖。光「李敖出版社」的成立,在中國就完全沒有可能。
李戡在這樣的庇蔭下出生,繼續他在整體華人當中的優勢位。雖然他一度跑去念北大,看起來有點像是自掘墳墓,但從BBC訪問中得知,李戡北大畢業後前往美英繼續念研究所,可以說是「迷途知返」,回到傳統中國高社經階層的人鞏固自己地位的路徑。也因為如此,他才有這個底氣去直言批評中共,若不是他另外去了英美,僅僅是他在北大的經驗跟李敖給他的遺產,是遠不足以讓他發表這樣的言論的。
像李戡這樣其實從不曾接受過中國共產黨統治的所謂華人,懷抱被中國統一的自虐情懷,台灣其實不乏其數。但李戡終究腦子比較清晰,知道理想跟現實的巨大差距,他也很知道自己並不足以擔任掮客的角色,最好不過是在美國或英國,過著跟他父親小時候一樣,雖然飽受歧視(未來西方歧視華人的情況只會有增無減,指不定其他在歐美的亞洲人都會一起歧視華人,前途黯淡),但至少衣食無虞的日子。中國要處理一個遊士的後代實在是輕而易舉,只是他還有個台灣人的身分保護,又遠在英國,姑且放過他,這也是李戡在中國能受到最大的優待了。
李戡言論對台灣而言,已經無關大局。如今台灣正在走往民族自立之路,排拒「中國統一」這種概念只是最起碼的,很多人已經在倡議連「華人」這種曖昧不清的辭彙都要丟棄,更徹底的還要連同漢字一起,免得被中國人佔便宜。除非李戡改變想法,認為自己是個台灣人,他的言論最終只是個失意統派的無奈宣言,對台灣已經沒有意義了。但我不禁想到另外一位曾經嘲笑過李戡的中國公知韓寒,笑他《李戡戡亂記》是「李戡戡‧亂記」,曾經那位特立獨行、還試圖在中國撐開一點言論空間的韓寒,如今也長成順服的樣子了,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