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公休

海鯤遺音
Apr 4, 2023

--

雖然我是台中人,雖然導演把台中拍得很有感情,但我對「本日公休」的感想僅僅只是普通。拍自己家的故事雖然最快入手,但往往也是最大的罩門,如果「情緒」放得太多,就容易忽略情節或表演張力的不足,這是我覺得「本日公休」的問題所在。

同樣是差不多時間上映的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就是另一種典型。導演開發原著劇本,努力加入有市場吸引力的內容,找來有票房保證的明星來拍,務使一切都朝好看賣座的方向前進。為了賣座而努力,這是台灣電影目前最需要的方向,所謂的商業化並不是粗製濫造、套入「成功公式」就好,而是需要仔細打磨劇本、嚴格評估開支,慧眼識到可以帶起票房的演員,讓天時地利都能在人和底下結合,成就一部觀影經驗及票房都很好的電影。

相較之下,台灣常見的「小清新」型電影,貌似不像商業電影,反而更落入某種陳窠公式的常態。拍自己的家庭、拍自己的年少,這種電影題材多到像是台灣導演下意識的反應,隱隱有種「偷懶」的感覺。就算要拍自己熟悉的事物,我認為還是需要有個起碼的劇情框架,而不是「興之所至」,「本日公休」於我而言就是這種感覺。

比如劇中陸小芬扮演的角色專程到彰化給老客人剪頭髮,看起來應該是劇情中最重要的一段,卻處理的非常平淡,陳柏霖的亂入我甚至覺得可以整段刪掉,因為那段對劇情推動毫無意義。而這段似乎是劇情重要轉折的內容過了之後,好像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繼續他們平淡的理髮生活。

我之所以對這部片的評價較為苛刻,很大原因是這部片跟我的生命經驗有很多重疊的地方。台中人自不用說,家庭理髮的背景我也頗有感觸,我家雖然不是開理髮店,但我有兩個姑姑從事理髮。我從小剪頭髮不用錢,剪髮的場所就在我姑姑家的客廳。雖然不像電影演得那麼古早味,但我跟理髮店的關係比一般人還要密切。電影看到尾聲時,我忽然想到我過世的最小的姑姑,他在台北的大型理髮廳上班,後來跟人合夥開店,那種有點年代的、外面會寫一個大大的「純」的那種理髮店,來理髮的客人除了剪頭髮外,還會順便修指甲、按摩,有種老上海風情的店面。這種理髮店當然跟家庭理髮不一樣,但這是我記憶中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塊,我觀影時想到這段過去,讓我一度熱淚盈眶。

至於台中,東區對我而言是非常陌生的區域,我小時候活動的範圍其實是西區到中區這一片,偶爾會到南屯,東區於我而言是一片空白。所以導演眼中那種台中的純樸感,跟我的台中記憶頗為不同。西區一直以來就是不斷變化的區塊,特別是我家附近公益路、美村路一帶,房子一直蓋、店家一直換,潮流一波換過一波,我很難在自己家附近有什麼純樸的感觸。而且,類似的感觸,也可以換到任何台灣其他的都會區,我相信在高雄、台南、新竹應該也可以輕易找到類似情調的家庭理髮跟街巷,所謂的「台中」,似乎變成了「非台北」的某種模糊代稱。反而是傅孟柏的角色那部分,更有台中東區在地的特色,因為東區過去是台中重要的機械工業區,那裏的工業場景非常鮮明,只是我的生活記憶不在東區,無法讓我有共鳴。

台灣導演以自己的家庭為起手式,我覺得是常態。傅天余有吳念真當監製,起點已經比一般的導演要來得好。但拍自己的家庭回憶,好或不好,怎麼說都是導演最熟悉的故事,要看真本事,還是得實際拍一部跟自己無關的電影才行。

--

--

海鯤遺音
海鯤遺音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