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不知道是厭倦了好人的故事,或是發現好人好事沒有票房,他們於是回頭去挖以前故事裡那些面目可憎、卻只是背景一般的邪惡角色,重新給他們「故事」,像是「睡美人」裡那個黑魔女。因為疫情拖到今年才上映的新作品,脫胎於「一○一忠狗」的「庫伊拉」,也是如此。
壞人的故事基本上都遵循一個簡單的原則「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像是黑魔女遭到男性的背叛與隱晦的性侵犯,庫伊拉則是愛她的母親橫死,讓她變成可憐的孤兒。但做多了又有種好像要把壞人洗白的嫌疑,特別女性。我記得有文章寫到,西方社會總覺得女性理當是善良的,之所以「變壞」是源於不得不然。但如果這種文化觀成立,為什麼故事小說裡又充斥著壞女人?而且之前讓瓦昆‧菲尼克斯拿到影帝的「小丑」,基本上也是類似套路,顯然性別並不是最大的問題,純粹只是編劇手法的一種。
大概是因為塑造壞人(本來不是壞人但最後還是變壞了)的故事,確實有其困難的地方,以致於迪士尼不得不把原本「一○一忠狗」庫伊拉拆成兩個角色,她在戲中要打倒的對象就像是「一○一忠狗」時期的她,甚至電影到最後都不諱言他們確實這樣想,終究變成一個「女人為難女人」的陳套,並平鋪直敘的交代完畢,一目了然到讓我有點懷疑是不是要為續集做鋪陳(顯然就是),畢竟這看起來很接近漫威電影的操作模式。
也因為相對薄弱(甚至勉強)的劇情,艾瑪史東雖然相當努力,卻總有點轉折不自然之處。相較之下,艾瑪湯普遜就顯得強大很多。我本來以為艾瑪湯普遜只是另一個表情單一的反派角色,想不到我卻從這個角色中看到令人敬佩的特質,像是這個角色識才、不被現有的失敗所困、嚴謹的工作紀律,而這個角色的野心與不計一切代價要成功的特質,被艾瑪湯普遜巧妙轉移成衝破女性固有窠臼,就像是一個1970年代版本的「穿著Prada的惡魔」。
除此之外,電影美術的用心也讓我相當驚艷。我認為「庫伊拉」在美術上並不特別凸顯1970年代的風格感,反而更強調時尚本身的張力。艾瑪湯普遜的男爵夫人反映的是傳統的高級時尚品味,而庫伊拉則是結合了龐克、街頭等次文化元素,打破階級藩籬的時尚風貌,讓人想到Vivienne Westwood著名的龐克風格設計。這種衝突與對立的設計元素成為分辨兩造陣營的美學設定,我覺得極為高明,比起只是單純的遵守1970年代的時代設定遠來得有趣。
整體而言,「庫伊拉」當作話題,似乎是要走向大膽,但影片出來卻是規矩穩健,要不是艾瑪湯普遜(甚至不是艾瑪史東)的強大氣場,整體的評價還要更差。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像是在走回頭路的情況,我不免想到迪士尼近幾年為了迎合中國市場自縛手腳,或是拍出一些富有中國山寨風情的低劣電影,幾乎是尊嚴盡失。我不免困惑,過去美國政府也對好萊塢綁手綁腳,但好萊塢總是努力在限制的縫隙中找突破的方式,如今中國一樣設下重重關卡,好萊塢卻選擇束手就擒,我不清楚為什麼美國影人屈服於中國政府的程度遠比美國要徹底,要說這是看在錢的份上,我也不太相信。想到過去美國娛樂圈中不乏左派份子,還有向對蘇聯投懷送抱的,是不是因為這個遺緒讓現在的好萊塢面對中國只會做小伏低,一碰到「中國人的感情」就全面投降,很難不讓我這樣設想。那怕只是為了看更好看的電影,全面排華也是刻不容緩,我不得不這麼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