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試圖檢討民進黨的問題,所謂的「綠營」或「台派」在討論時也分裂成數種路線,並對此次的大選結果非常焦慮。但我覺得無論怎麼討論,還是陷在某種窠臼裡出不來。其實就政治參與度而言,我難以對「民進黨的下一步」這種大哉問置喙,但我覺得劉仲敬過去對民進黨的理解,在這幾次大選中大抵中的。民進黨的問題往往是「非不為也,是不能也」,主事者再怎麼天縱英明,也很難消解民進黨眼下的困境。所以劉仲敬後來的評論,似乎並沒有提出很激烈的意見,我想他大概也覺得,換了任何人在那個位子,做的不會比蔡英文更好。蔡英文也許做了很主觀的取捨,但就算是其他路線,也無法預見更好的結局。
蔡英文的企圖是明顯的,她的黨內策略一直在走妥協與保守的路線,而內政上則是盡可能在安定的前提下「進步化」。至於意識形態,她很小心的避開過於激進的言論,甚至努力讓台灣不要離開「中華民國」太遠。這一切基本上都奠基於她對國際情勢的判斷。
我覺得蔡英文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她確實非常擅於利用國際情勢。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可以說是第一波的高潮,讓她成功以壓倒性的姿態獲選連任。我認為她確實「利用」了香港,但這只是順勢而為,畢竟香港的情況就擺在那裡,國民黨也可以做出同樣的訴求。但她吃定國民黨不可能違逆中共,所以聲勢順勢就到她的身上。
從此之後,蔡英文在國際上的聲量與日俱增,而肺炎疫情又讓這樣的局勢一路高漲。今日的國際形勢幾乎是有史以來最有利於台灣的狀態,不僅台灣聲量在國際上達到高點(且不斷攀高),中國也跌到低點(還在探底),我相信這才是蔡政府的重中之重。如果我們都認同台灣目前的種種亂象,中國在背後扮演吃重的角色,那麼蔡英文優先在國際情勢上打擊中國,必然是她認為的釜底抽薪之舉。
當然,這是有風險的,中國被攻擊愈多,反擊力道也會愈大。我雖然認為中國如今在台灣金援白區黨的情況已經大幅減少,但長期從中國直接鋪線的統戰力道仍在持續。從蔡英文的角度來看,最大的風險在於,我們永遠無法評估中國的臨界點在哪裡。哪怕中國長期的封控政策已經讓經濟發展、地方財政、人民生活遭到嚴重的打擊,卻似乎不妨礙中國繼續用戰機或軍艦騷擾台灣。中國面對如此急速的「去中化」退潮,似乎也沒有影響到中國一帶一路的撒錢計畫,或是他封控各地小區所動用的龐大人力及資源(但現在急轉直下的開放躺平,或許可以看成是中國資源短絀的某種反應)。
這大概是蔡英文最大的挑戰,一個比氣長的競賽,到底是她的任期先結束,還是中國先崩潰。或者更針對地說,到底是中國先崩潰,還是中國先攻打台灣。這兩種狀態,基本上都會讓台灣受到嚴重的傷害,如何把傷害降到最低,應該是她眼下最努力進行的事情。可以想見,台積電在全球的布局,絕不僅僅是因為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些理由。而台積電的作為,跟曹興誠一樣,都是明顯的表態。相較之下,郭台銘跟他的富士康集團就是完全相反的道路(所以《華郵》故意扯他後腿不是沒有道理)。
至於現在台灣的紛擾,大抵符合劉仲敬所講的路徑。民進黨正試圖往長期執政的方向前進,因此產生許多轉變,他不得不跟作題家討厭的「保守封建勢力」做某種程度的結盟與妥協,因而引來作題家的大力撻伐(最明顯的當然就是黃國昌)。但另一方面,民進黨賴以成立的「進步思潮」又不可能驟然拋棄,因此一方面他不得不忍受「昨是今非」的非議,又要大力推動根本不受一般選民青睞的進步議題。但蔡英文其實是有意的選擇,比如性別平權議題,在國際間容易獲得掌聲,就算實際上根本不會受到什麼支持(甚至弔詭地包含受惠的性少數族群),但「台灣是亞洲第一」的名聲容易博得國際作題家的肯定,這對經營形象上是一大利多。至於有些也是進步議題,但不會有什麼國際聲量的部分,就容易在妥協下遭到犧牲。
台灣境內輿論群魔亂舞的誇張行徑,可以反映中國現在確實急如星火,連台灣雞蛋比日本貴,台啤喪失中國130萬訂單的新聞都可以吵成一團,顯然中國應是下令要全面鬥臭蔡英文。但從中國突然全面躺平的狀態,其實可以嗅出內部不安的局勢。醫療體系全面癱瘓,說明中國早已無能增加更多醫療資源,前一陣子突然大規模蓋隔離所(方艙),顯然是政策上病急亂投醫。
我逕自猜想,中國大概最大的設想,應該是在多大程度上維繫可以給台灣「一擊」的資源,之外的部分便自生自滅。畢竟中國自1949年之後,基本上已經沒有足以威脅中國的「叛亂」,而中共從根本上讓中國人原子化,也足以使中國人不再有可以凝聚威脅中共的力量。所以更進一步要探問的是,到底要削弱中國到什麼程度,才能讓中國不會抱有「一擊」機會的想像,又或者是說,中國會奮不顧身的要給台灣「一擊」的臨界點在何時?
這可能是蔡英文剩下任期最棘手的問題,其餘的部分,相較之下就不那麼重要。民進黨到底要以進步主義為主體,或是轉身至「封建勢力」當中,在這樣考量的前提下都顯得太遙遠。費鴻泰曾批評賴清德是否要當「台灣的澤倫斯基」,可能無意間透露出中國對台戰事的布局,或許會趁選完到交接的看守時期進行突擊。而15日日本《經濟新聞》傳出,美國準備派遣官員長駐台灣,會進駐行政機關或立法院,這幾乎是GHQ的狀態,大抵呼應兩年後中國犯台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