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處是積水潭

海鯤遺音
Aug 1, 2023

--

杜蘇芮颱風從廈門入中國,一路北上,雖然風勢已消,但帶入的氣流帶來大雨,影響遍及中國沿海一帶,甚至衝擊北京。7月30日的時候,北京就難得的發布豪雨特報,而豪雨也「不負期望」,確實下了個結結實實。

一篇網文〈北京現在到處都是積水潭〉,略為戲謔的點出北京的淹水情形,積水潭本是北京一處地名,顯然過去北京雨下到積水是很難得的事情,不想如今居然到處都「積水」。但這已然是中共努力過後的結果,為了保北京城區,周邊如房山、門頭溝、保定、石家莊等都變成氾濫地,網路上充斥著洪水瀰漫的影片。

即便如此,北京市區仍舊淹水,市區的淹水顯然就是排水系統的匱乏。《自由時報》曾報導中國的下水道系統,北京等中國都市之所以無法承受大雨,主要是排水採用蘇聯系統。雖然報導指當時是為了省錢,但我猜想另一個可能原因,或許是受限於蘇聯專家對都市設計的理解,無法根據當地的氣象與環境進行調整。只是這樣的系統原封不動的保留下來,即使中國在2000年以後大肆開發,排水設施似乎並沒有隨之改善。2018年北京大雨成災殷鑑未遠,但中共似乎沒有任何後續的補救措施,致使到了2023年碰到杜蘇芮颱風的餘威,就算大雨可以預測,也無法避免淹水的情況發生。

照理來說,以北京的年雨量與京津冀都會區用水的需求,北京在水文設計上,應該是盡可能的把水存起來,補充地下水,而不是讓滔滔洪水就這麼一路流到黃海。國家地理雜誌不久前才有一篇專文,提到「北京正下沉」,關鍵就在於北京超抽地下水嚴重,地下水層枯竭導致地層下陷,嚴重到連地鐵都可能沉陷無法使用。雖然中共已經開始補救,卻似乎不包含雨水保存的概念。但也不過幾年前,鄭州等城市還高調宣傳「海綿城市」的說法,要把中國城市打造成可以承受大雨、涵養水源的永續城市,如今卻在一次又一次的「洪水滔天」中破滅。

從幾次大雨致災的情況來看,中國的城市普遍都有幾個弊病。一是中國城市偏好面子建設,基礎設施薄弱,排水系統是看不到且曠日廢時的基礎工程,但中國自中央到地方都吝於花錢在這上面,外觀看起來沒有什麼差異,但天災時高下立判。二是中國城市鄰近的水庫無法有吸納大雨的滯洪功能,反而往往在大雨時洩洪,讓下游地區的城市變成一片汪洋,加重災情。更奇怪的是,這幾年明明都有嚴重的淹水情形,但中國政府卻還是沒有亡羊補牢的措施,究竟是因為中國已經國庫空虛,還是真的視人民如草芥,難以徵實。

我們只是隔岸觀「水」,終究還是要看中國人會不會有所意識。專制政權不管人民死活,這在一次又一次的水災、爆炸、維權、防疫中不斷證實,若還要有人稱這是太平盛世,也許就是他們當得的吧。

--

--

海鯤遺音
海鯤遺音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