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來蹭李登輝

海鯤遺音
4 min readAug 1, 2020

--

李登輝少數有ロマンティック風情的相片,殖民地上流子弟的遺風。(圖片來源

李登輝過世,網路上出現成篇累牘的評論,一味稱讚者有之,好壞兼論者有之,當然也有像是環球時報的氣噗噗觀點。但這幾年看劉仲敬,我學到一件事情,所有歷史的事件或人物,不能只是單純看當下,需要拉高到時代的洪流去看,才能看的真切。人類有其侷限,所以發展的路徑大同小異,只有很少數的幾位可以扭轉路徑,開創新的可能。以這種心情看待個人,就知道他們的作為,不過是反映現象,而非開創時局。

李登輝在僑姓的國民黨勢力裡一路拉拔到副總統的位置,再從體制內的孤軍變成呼風喚雨的國民黨黨主席兼總統,我們當然可以說他充分發揮他的權謀,但同樣也是時代促使他選擇這條路線。1980年代是個特殊的時機點,兩岸的接觸已經開始,第三波民主化的浪潮接踵而來。蔣經國選擇李登輝,多少預見了如今這個結果,但對他而言走向已經無所謂,他在他的從政生涯已經盡可能維繫國民黨最後的體面,後面要怎麼支撐下去,他鞭長莫及,所以才將大任交給李登輝,讓李登輝成為防止台灣遭到國民黨內部人士帶頭赤化的阻水閥。

李登輝確實是很好的阻水閥,最關鍵的意義在用自己的「外來者」地位去解決國民黨長年無法撼動的沉痾,包括解嚴、萬年國會、終止動員戡亂,甚至透過野百合運動借力使力,挾「民意」去阻絕可能的宮廷政變。最詭異的是他代表國民黨的政府向二二八家屬致歉,如果從李登輝的出身來看,這種道歉的邏輯是很錯亂的,他根本就是二二八時期遭到鎮壓的群眾,毫無理由要擔負鎮壓台灣人的罪責。但在當時的環境卻是不得已的最佳解:僑姓的國民黨權貴不可能向本省人低頭,但李登輝來做就無所謂;二二八受難家屬不需要一個台灣人向他們謝罪,但因為他揹著國民黨的招牌,所以勉為其難的接受。

如果從台灣民族構建論去看待此事,一方面需慶幸李登輝的存在,代表本地殘存菁英的妥協,試圖在外來政權的壓迫下找到自己生存的方式,保留生機,但同時就要忍受僑姓權貴繼續作威作福,一直到他們自然死光為止。兩邊拉扯的過程當中,就是孕育下一批本土菁英取代僑姓的關鍵時刻。原本李登輝想要讓國民黨真正本土化,畢竟僑姓權貴自己跑掉,弄了一個陳舊不堪的「新」黨,但最終結果是所有本土因素被汙名化成黑金,而僑姓權貴重新控制了國民黨內部的權勢,內部的間諜勢力浮起來紅統化,國民黨被邊緣化成歷史的渣滓。

為什麼說黑金是個汙名化的名稱,因為黑金(a.k.a. 地方勢力),就是過去所謂的宗族仕紳。但因為國民黨已經先把原本的仕紳階級殺過一輪(包括真正的殺害跟用所謂土地改革的手段剝奪他們的特權),卻沒有隨之填補這些權力缺口(所謂的僑姓權貴說穿了也是沒有任何實權的難民,不可能填補),所以就由比較低階的勢力填補,類似大甲顏家或之前死掉的許崑源那樣。李登輝的做法,不過是將原本未能被國民黨納入(或除掉)的地方實際的控制者收歸國民黨,只是破格的方式引起原本僑姓的不快,這點劉仲敬有非常精闢的分析。

僑姓厭惡這些地方勢力,可是如今他們急遽萎縮,也不得不依靠地方勢力的輸血來維繫自己的生命,韓國瑜就是最好的例子。以韓國瑜跟地方議員的子女結婚這種背景,根本就是李登輝操作下的結果,也是之所以他過去完全不受黨國權貴待見的主因(跟當地人結婚汙染僑姓權貴的血統)。但如今國民黨的外省子弟宛如近親交配後的弱智,連口才便給都做不到,完全無法被讓中共勢力所用。中共根本不在乎什麼血統問題,韓國瑜才能趁此機會出線(最初給他舞台的甚至是完全台灣人出身的柯文哲)。總而言之,李登輝其實是想要延續國民黨的生命,但終究無法成功。他也毫不執著,立刻伸橄欖枝給民進黨,而民進黨也順勢接起來,讓陳水扁可以從國民黨血統制度的手下敗將,一轉變成開創台灣政黨輪替的關鍵人物。

最後李登輝選擇陳水扁,可能是不得已的選擇,但至少陳水扁確保了本土崛起的趨勢。相較於李登輝,陳水扁顯然更想當一個開創者。但從他晚年的遭遇就知道,除非出現前所未有的特殊情況,否則再怎麼聰明的人,也無法逸脫歷史定下的路徑。李登輝也許沒有陳水扁的機巧,但有明哲保身的聰明。所以他2000年藉機擺脫掉國民黨的包袱(這一脫到如今我們都不覺得他曾是國民黨路線的忠實執行者),走一個比較接近他內心理念,但沒有政治風險的道路。這時候他已經離開歷史路徑,較無足輕重,但他還是維繫了自己的體面,比起他之後起來的政治人物,確實棋高一著。

--

--

海鯤遺音
海鯤遺音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