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選後

海鯤遺音
Sep 26, 2021

--

朱立倫贏得國民黨主席選舉,避免了中國國民黨新黨化的危機,說明國民黨目前仍是兩股勢力拉扯,一邊是堅持中國正朔的外省遺緒,另一邊是長期在黨國結構下得到利益的本土勢力。

過去討論國民黨,一直忽略本土勢力的因素,有時會產生誤判。不只民進黨因為政治需求所以有多股勢力,國民黨也如此,只是國民黨發生的時間比較早,早在蔣經國實際掌權期間,就已經開始吸納本土的地方勢力。這些地方勢力沒有什麼中國情結,只是方便國民黨在地方選舉取勝,並分一點甜頭(黨國權貴稱為「黑金」)給他們作為回報。

這個結構如實反映在現在各縣市的國民黨首長上,他們基本上都是地方推出來代表他們利益的人物,與國民黨中央並沒有很緊密的連結。張之豪在投書說,除了張亞中,其他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都無法說出一個長遠的目標,只是一再說要「贏得下場選舉」,這剛好反映了地方的需求。對地方而言,是統是獨都在其次,但選贏縣市長以維護本身的利益,這件事情至關重要。相較之下,民進黨即使從阿扁以來不斷試圖與地方勢力尋求同盟關係,但囿於自己的政黨性格,需求無法像國民黨那樣全然一致。那怕是台南、高雄這些民進黨執政的縣市,議會仍舊是國民黨獨大,這說明民進黨骨子裡那種離地知識份子的「理想」仍舊揮之不去,這種理想也許可以吸引知識分子或所謂「理性選民」的選票,但跟地方勢力往往有根本上的衝突。

但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的結果,說明地方勢力也開始對黨中央那些外省遺緒感到不滿。過去地方勢力不太在意統獨問題,即使馬政府喊服貿通過,也沒有直接關係到他們的利害。但這幾年局勢陡變,中國情勢的惡化顯然連地方都有感,而張亞中的急統表態,已經影響到地方對國民黨的支持。我懷疑張亞中出現,是中共對國民黨的試探,想知道他們的底線在哪裡,能不能徹底成為中共在台灣的白手套。這次選舉的答案很明確,或許也促使中共調整策略:黨中央將不再重要,中共會加強對台灣各地方勢力的直接聯繫。

我可以假定,對地方而言,只要能確保他們的利益不受影響,任何可以保障他們的勢力,他們都不會拒絕。這也是我認為台灣凝結核極其脆弱的原因之一,真正台灣自己生長出來的菁英份子已經消失得差不多,現在活躍的這些人,都是依賴國民黨奶水才出現的,很難說他們真正能代表當地的利益。這從一些細節可以發現,比如他們往往不在乎自己家族的文化傳承,對土地利益趨之若鶩,不太維護環境,對污染也不在意。但他們終究會意識到自己的利益根基在台灣,無論中國給出多少好處,失去這個基礎將一切歸零。至於張亞中這樣無根遊士,他已經沒有凝結核與土地記憶,中共最他最糟糕的對待不過是讓他失去生命。地方勢力當然不可能讓這種一無所有的原子人成為他們的代表。

現在的國民黨主席選,著眼的是即將來臨的直轄市長選舉。對國民黨而言,直轄市長不能不贏,失去2022,他們確實極有可能會被民眾黨反超。若要確保國民黨穩坐主要政黨的地位,顯然地方勢力的地位會愈來愈重要。但黨國遺緒的反撲也值得注意,畢竟某種程度上,這批人是中國最能夠施力的地方,中國也不太在乎地方選舉的結果,只要能用策反的方式撕開一點裂口,他們在白區黨的經營就算有所回報了。當然,或許也會像劉仲敬所言,真正的裂口不在國民黨,而在民進黨。

--

--

海鯤遺音
海鯤遺音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