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對中國的翻譯品質存疑,但囿於我買的書多半是歷史人文學門,與其說翻譯糟糕,我更害怕他們隨意刪除或扭曲原文內容好符合政治審查。至於文學作品,甚至是古典文學作品的迻譯,我反而沒有什麼想法。一來即便在台灣,文學作品翻譯也很多是中國人處理,這包含戰前或者是兩岸隔絕的時候盜印的作品,因為譯者本身的名氣,我們很難對這些人就翻譯上有所批評。再者,文學翻譯要注意的部分往往更為幽微,除了譯文的準確之外,有時還要考量文風、隱喻或雙關,甚至要想辦法去處理原作者故意寫得很晦澀的內容,以至於討論文學翻譯優劣,真的不是一刀切那麼簡單。
所以,當我看到有人討論中國誤譯外國文學作品的時候,雖然不意外,但又覺得這種事情,也不是這麼一翻兩瞪眼的非好即壞。
首先是中國現在的文學翻譯,仍然非常仰賴戰前的大家譯作。這對我而言,其實是頗詭異的。雖說這有名牌票房的賣點,但我仍覺得,這是很偷懶的行為。討論作古的人翻譯得不好,這是很沒有道理的,過去的條件與對外國文學的認知遠不如今日,用今天的標準去批評過去的翻譯,有欠公允。與其批評以前翻譯得不好,倒不如批評何以中國沒有什麼更新、更好的譯本問世。顯然對這種事情,中國人也不是很在乎。
再者,文中提到,如今的中國人,外文水平很可能遠遜於過去那輩文人。這其實是很奇怪的情形。中國人如今是全世界人數最龐大的留學生群體,為什麼外文翻譯的水準不升反降?文中認為,除了學生在英文環境的比重大為降低以外,現在中國人的中文程度也大不如前。我相信中國菁英,特別是可以送出國念書的那批人,英文水準應該是綽綽有餘的,但這些人顯然不會參與翻譯。現在從事翻譯的,很大比重都是在外文大學學翻譯專業出身的學生,他們也許有還不錯的翻譯訓練,但是否真正到過國外,了解當地的文化,我就不得而知。台灣的譯者,很多有出國留學的經驗,有留學經驗的人不一定翻譯水準比較好,但至少比較容易掌握跟文化脈絡相關的內容。
至於中文水準,這幾乎是所有中國人的硬傷。我真心覺得,中國人的語文能力愈來愈糟,已經不是單純的壞可以形容。現在網路上中國人的中文,幾乎是類似歐威爾《1984》裡「新語」的概念,語彙嚴重匱乏,少有抒情表現,少數可以寫長文的,大概也就只有詞句通順的程度。也許中國網民的語文水準低於平均值,但就算是中國的文學作品,我也鮮少可以認真讀下去。我覺得這就是社會閉塞、政治高壓的後果,讓全體中國人在表達能力上愈來愈貧乏,不要說評論政治,就連討論自己都有困難。
至於台灣的情形呢?因為我已經很少看翻譯文學,到底台灣翻譯好或不好,我很難有明確的概念。近年來我唯一看的翻譯小說,是《哈利波特》,大體還算通暢,而且台灣譯本有很多小用心,比如人名的譯名盡可能去貼合小說人物的性格。雖然我不確定這樣算不算是好事,但至少可以幫助我記住龐大的出場人物。雖然台灣譯者也會出現將求救的mayday翻譯成「五月天」的荒唐情況,但看起來至少比中國要好得多。不過隨著中國粗陋的行文影響力日增,台灣現在書面語的使用上也有漸漸朝中國靠攏的情況,雖說難以避免,終究難以抵抗。只能希望大家寫作或翻譯的時候,可以多少有點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