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出現了一則新聞「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一群自稱學者的中國人覺得全世界都從中國發源,包括現在的國際語言─英文,也是從中國而來。這種看似搞笑的內容,本來以為是KUSO,但看了新聞內文後,才發現他們應該認真覺得確有其事。
我不知道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自大想法,還是最近才冒出來的情況。劉仲敬的諸夏論顛覆了中國人自詡是文明高地的說法,而是提出「文明窪地」論,認為中國所有文化的產生,基本上都是中亞地區文明向外擴散後的末端,如果文明有高低,中國向來是最低的一階。這種觀念不僅顛覆民國以來華人極力塑造的「文明古國」論點,更成為諸夏論的立論基礎。難道這種觀念的影響力已經大到開始動搖中國,迫使中共不得不用這種極端手段去強調自己文明的優越性?
文化史向來是統治當局用來塑造民族意識的工具,即使像美國這樣傳統的民主國家,在講述自己的歷史時,也免不了帶有神話色彩,更不用說封閉的共產國家。比如日本曾經翻拍朝鮮人學校的歷史教材,當中有所謂的「五大古文明」,除了兩河文明、尼羅河文明、恆河文明、黃河文明外,多出來的那個就是「高麗文明」,文明的核心在平壤(真是不意外)。德國、俄羅斯過去也有所謂的大日耳曼主義、大斯拉夫主義等概念,強調自己才是高階的文明。
標榜自己文明的優越或強調歷史的久遠,尚且可以說是人言言殊,可是像中共這種說自己是西方文明起源的誇張說法,實在詭異到宛如宗教神話,讓我想到聖經裡的巴別塔故事。我猜這些中國學者可能不知道巴別塔的故事,要不然就不會搞出這一些可笑的說法。中國連強調自己文明的優越性,都要山寨兩河文明的內容,這確實應了劉仲敬的窪地論點。
這種妄自尊大的自我膨脹,多少是基於近年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與影響力。確實如今中國的地位,已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但遺憾的是,中國並沒有透過自己的影響力,給世界帶來正面的發展,反而一再讓國際社會看到中國的粗暴與原始。然而,中國並沒有滿足目前的狀態,誠如許多研究者所指出,中國「征服天下」的慾望在世界觀擴張之後,已然成為由官方貫徹到民間的潛意識,然而他們所做出來的事情,並不如他們所宣稱的那樣美好,而是奠基在資源掠奪、人力剝削、政治霸權的狀態上。中國重蹈過去歐洲帝國主義在殖民地的舉措,但手段更糟,傷害更大。然而,即便中國人對此知之甚詳,他們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甚至以一種施恩的心態在看待這些事情,以為這是一種利益的輸出,對方應該要感恩戴德。就好像中國人在觀光景點吵吵嚷嚷,帶來無盡的垃圾與汙染,卻宣稱「要是沒有我們來消費,你們就完蛋了」,類似的狀態不可勝數。如今中國的心態,也讓我反思,文獻記載中的「萬國來朝、四海賓服」,是真的有這樣的影響力,還是某種掩蓋醜惡事實的華麗虛詞呢?
這一兩年的美中貿易戰,與其說是貿易戰,不如說是「揭開中國的新衣」,中國自1990年代以來,一直佔國際社會的便宜,本來先進國家都是眼睜眼閉,但如今中國開始反向染指美國跟其他先進國家,以為自己就要稱霸世界,這讓真正的老大哥美國無法坐視。川普在許多政策與價值觀上迭遭詬病,卻只有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是不分黨派與社會階層的共識,民主黨甚至還要加碼強迫中國在政治上讓步。美國親中的「擁抱熊貓派」曾經是政壇的主流,對中國一味委屈求全、處處禮讓中國,妄想這樣可以讓中國步入民主自由。如今這些人一個一個退出政壇核心,換上來的都是有中國經驗的抗中派,這才發現看似強大的中國,其實是個空心蘿蔔。過去日本財力過於膨脹,但至少還是個紮實的科技大國,中國的「科技」則全都是外來貨色,甚至逾淮為枳,比較基礎的產品還可以湊合著用,真正的尖端科技,則不得不全然仰賴外國。而自稱物產豐隆的中國,卻是世界有數的進口大國,連基本的糧食都要仰賴外國,在強盛的外觀底下,實際上非常脆弱不堪。
但更根本的問題是,中國並沒有受制於人的自覺,這是中國最大的危機。即使日本在泡沫經濟最強大的時候有買下美國的能耐,但日本在政治上仍然謹小慎微,這固然可以說是日本吸收了歷史教訓,但也多少可以看成是日本在戰後的處世之道。中國則不然,中國在二戰雖然受到破壞甚多,但終究慘勝,國共內戰時共產黨甚至取得遠比設定還要豐富的成果,完整個控制了全中國,成為民國以後新的大一統。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人的內心很缺乏戰爭摧殘後的痛定思痛的覺悟(又或者是有這種想法的人,多半都逃到台灣。)雖然中國1949年後的前三十年被毛澤東鬧到幾乎覆滅,可是中國並沒有像日本那樣記取教訓,甚至連如國民黨所受到的教訓也沒有。可以說,中共本質上就是自得意滿、愚蠢而魯莽,如果早年的中共有點大家氣度,多半要得力於前清民國接受過菁英教育的老人撐住場面。如今的中國,就是一群在一連串政治運動與暴戾之氣中成長的人在掌握,要他們有多少應對進退的教養,有多少籌謀大局的視野,實在過於為難。這樣的短視與粗鄙,終究「成就」如今美中貿易戰底下中國進退維谷的處境。而在文化上出現這種「天下文明出於中國」的狂妄態度,也就是不識之無的實際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