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治理下的中國女人

海鯤遺音
May 1, 2024

--

看到認識的網友的經歷,覺得有些意思。他在台灣、在中國替人工作,末了卻走向靈性世界,試圖用靈性方式提供中國人「治療」的服務。中國雖是共產黨統治,看似無神論,其實骨子裡非常迷信,從傳統的紫微斗數、八字卜卦,到西方傳來的各種身心靈療法,光是從B站搬運到YT的就不計其數。網友用精油、花精等「治療」客戶,一方面也是心理諮商,試圖用他旁觀者的觀察,理解中國人的結構性問題。

中國的治理簡單粗暴,並不會去設想一紙法規下來後造成的影響與後遺症,等到問題出現了,才又繼續簡單粗暴的調整。一胎化政策就是這樣的典型,我不知道制定政策的過程中有沒有經過審慎的評估,但強制執行的結果不僅讓今日中國面對嚴重的人口斷崖,也衍生其他種種問題,比如傳宗接代的焦慮讓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地方政府藉此強制墮胎重罰,引發社會問題,出現像陳光誠這樣的國際人權事件。

政府成為社會扭曲的源頭,一切的苦痛都可以上溯至政府的政策。一胎化政策讓中國女性陷入更糟糕的處境,即使出生在一二線都市戶口,比鄉村有更好的社會與教育條件,父母親比較擅於將重男輕女的心態隱藏起來,獨生女被教養成大家閨秀的模樣,但仍舊無法避免政策錯誤所帶來的後遺症。女性的苦痛或隱或顯,更不要說鄉村地方宛如修羅地獄的環境,讓中國女性集體被政府所塑造出的惡靈所束縛。

前陣子threads才有一個小小的討論,台灣從北到南的眷村都有老兵強姦未成年女性的情況,北部情況尤其嚴重,甚至有老兵「買」精神有問題的女性與其他同袍「共用」,諸如此類,每每讓我想到徐州八孩女。顯然這是中國的「悠久傳統」,無法正經娶個老婆或花錢解決,就用這種方式,反正女性對他們而言只是洩慾的工具。台灣是洞天福地,又在日本人的統治底下有著遠高於中國的生活水準,很難想像這種近乎獸性的日常。所以可以理解,不管是什麼政體,面對這種漥中之漥的情況,也只能視若無睹。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尚且無法處理自己的老兵,更何況是中共面對從湖南到河北的大片窮鄉僻壤。

但台灣畢竟民主了,90年代之後,再怎麼不堪,也終究有說出口的可能性。中國的女性是否有說出口的空間?我不知道。可能中國女性甚至不知道如何說出口,他們的傷口淌血卻渾然不覺,只知道自己隱隱作痛。網友給了一個例子,來「看診」的客人尋求他的幫助,因為她年紀到了想生孩子,但一直無法受孕,查遍身體沒有任何生理上的障礙,只好求助超自然。在「治療」的過程中,客人身體出現嚴重的疼痛感受,才發現身上其實早有腫瘤,只是平常沒有痛覺。中國女性壓抑自己的生理感官到無知無覺的狀態,依靠所謂靈性治療,其實只是試圖一步步找回被自己、父母、社會、政府強制關閉原始知覺。

中國女性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體現在方方面面,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從電視劇灌輸的性別不平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大概是繼「甄嬛傳」之我看得最多的古裝劇,可是我卻驚覺從「甄嬛傳」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出現嚴重的價值觀倒退。有人分析「甄嬛傳」中的宮鬥內容,無論作者或編劇有意無意,劇中隱約透露出的是「女人不用依靠男人」的價值觀,所有妃嬪當中,只要一心想爭取皇上目光或寵愛的人,多半下場不好。反而意識到皇帝反覆剛愎,不再對皇帝有愛,只求獨善其身的人,才有機會可以全身而退。

可是到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所有劇情都在強化女性所遭遇的困境,唯一一段像是女性認真為自己打算的橋段,被編劇寫成辱沒家族的重大醜聞。女性只能聽憑安排,只能守在自己的出身與社會帶來的規範當中,沒有一點可以脫逸的可能。而當我發現原著小說是個穿越小說,小說內容搬到電視後編劇進行大幅調整,我更驚訝了,因為我覺得所有強化重男輕女的價值觀,幾乎都是改編後的結果。也就是說,在「甄嬛傳」播出近十年之後,中國人對男女平權議題不進反退,而且一退退到大宋朝。不要說因為時代原因所以需要有這樣的內容云云,戲都是當代的反應,編劇刻意找了宋朝,刻意強化這些男尊女卑的內容,其實就是說明他們潛意識裡就相信這套。我們以為是消遣娛樂,實際上是讓中國女性更習慣自己劣勢地位的洗腦。

中國女性是否因此更「溫良恭儉讓」,我不知道。但中國社會給女性的限制,一層又一層,也難怪女性最後連自己身體上的問題也無法感受到。當然,台灣女性不見得比較好過,但台灣沒有那種錯誤的政策所導致系統性的、跨世代的巨大後遺症,在政策面改革上,台灣也比中國好得多。雖然在台灣看中國戲劇沒有什麼困難,但台劇是絕不會堂而皇之演出強調男尊女卑的內容,台劇的編劇(大多數是女性)也不會允許自己寫出這種內容。光是比較兩地處理女性如何回應社會賦予的枷鎖,台灣女性顯然更勇於去挑戰既有的框架與限制,台灣女性在社會上所承擔的角色,也比中國要積極的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