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拖累全世界

海鯤遺音
Apr 2, 2024

--

之前「三體」Netflix版上映,開頭一場文革批鬥的戲引起輿論注目。不過「三體」拍得如何倒是見仁見智。我沒看過「三體」原著,也沒看過影集,我想討論的是一篇評論文章〈《三體》:一則「中國拖累全世界」的寓言〉。

人對於自己認識的事情總是有其極限,因此像科幻小說這種全然幻想的內容,多半與作者自身的經驗或學識密切相關。《基地》系列來自作者艾西莫夫看《羅馬帝國衰亡史》的啟發,《沙丘》的作者法蘭克赫伯特據說是被奧勒岡州的沙漠所啟發,又加入許多阿拉伯近代歷史,包括著名的「阿拉伯的勞倫斯」。《三體》也不例外。劉慈欣的靈感來源,當然是他的國營企業工作與中國共產黨治下的經驗。所以她這樣的內容可以輸出到國外,佔據科幻小說的一個地位,本身就頗為奇幻。

「三體」被全球性的串流影音改編拍攝並上映,很巧合的反應了中國在過去二十年間的處境。世界對於中國的理解總是隔層紗,而中國也很樂於利用這種兩邊理解的落差獲取好處。在這二十年間,中國在世界的好意下得到極大的利益,以美國為首的投資讓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讓中國飄飄然,自豪的覺得快要可以跟美國比拚。但另一方面,中國也迷失在自己構築出來的假象當中,即便它知道自己面對世界是個假象,但它忘了自己也是靠著這個假象構築出繁華似錦的外觀。

這個外觀,現在正在破裂。何清漣說這是「潰而不崩」,中國的社會潰敗了,但中國上層不會崩塌。但這是要有停損點的前提,如果中國的停損點連中國自己都不清楚,一路「潰」下去的結果是什麼,實在不好說。

北韓的「潰」很清晰,它是失去蘇俄援助後的潰,所以社會停滯了,只剩下政權核心還在運作。但北韓的內部崩塌有其限度,因為與世界的連結有限,所以掌握相對容易,我猜北韓金正恩政權只需要幾百人左右的核心份子,就可以讓金氏王朝運轉,至於一般人生活的好壞,對北韓政權無關痛癢。

中國則不同,一來中國與世界的經濟情勢連結很深,旁的不說,去年台灣對中國出口號稱歷年最低,但如果細看數據,可以發現是因為台灣整體出口金額成長很多,以至於看起來對中國出口比重變低,實際上單看金額,還是位居前三名。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真的崩,對台灣必然要產生衝擊,只是衝擊的程度。

台灣人其實可以大分兩派:反中派跟擁中派。反中派就不特別提,但擁中派的部分,我自己的經驗是,檯面上國民黨那種做派,對擁中派而言並無不妥,他們一直認為中國會保護他們,對美國不以為然。我自己親身經歷過一位擁中派的說法,他去中國花大錢讀MBA,努力想結交對岸的人脈,雖然賺的是台灣人的錢,不知何故覺得中國很棒,把中國的經濟下行解釋成習近平的深謀遠慮,甚至看著中國房地產大跌,很開心地買了一棟漳州附近的房子,他的說法是,如果兩岸打起來了,他就要躲去漳州。整個迴路清奇到不可思議。

如果中國一直崩潰,會崩潰到他們身上嗎?我不知道。他並不是一般刻板印象認知的外省後代或是黨國權貴,而是頭從到尾講台語,台到不能再台的台灣人。從這個例子,我看到中國滲透之深,也恐懼一旦崩潰的牽連之廣,剝一層皮可能都算好的。所以我一直覺得,盡快打起來是好事,戰爭看似恐怖,但至少大家可以幡然醒悟。一旦天長日久的拖下去,中國的「潰」必然會讓台灣狠狠跌股。這才是最恐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