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ex

海鯤遺音
Oct 16, 2023

--

最近噗浪上一位專門轉貼微博時事話題的帳號,近兩年來大量的轉貼性別議題,特別是批評所謂「跨性別」的氾濫。因為最近民進黨立委提案「免術換證」(不需要經過變性手術就可以更改身分證上的性別),引起可能會引發犯罪的爭議。「跨性別」之名從一個妥妥的弱勢,到如今變成「進步分子」到處出征的強勢議題,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只因為他不支持跨性別,就被「進步分子」無限上綱成他仇視LGBT+,逼迫英美媒體跟影視圈不得不全面「取消」他,迄今未艾。台灣油吐伯嗩吶在自己的油管頻道也評論了大量美國性別議題爭議的影片,包括一些號稱自己是跨性別但並沒有做任何手術的網紅在媒體中出現的爭議。

就如加州最近飽受困擾的「零元購」一樣,跨性別的爭議可以說是左派理想落實到社會後必然出現的後遺症。當我們以為透過「進步法案」已然打倒「保守價值」,終於實現當代社會的理想時,就會出現更多沒有預料到的事情來破壞社會現狀,挑戰人類生存的意義。但如果以上帝的眼光來看,這可能只是鐘擺擺盪的過程,當人類愈是以左派的標準改造社會,它就會以一種破壞的姿態加速人類滅亡。而且弔詭的是,原本遭到反對或否定的價值觀,反而才是人類可以一直存活的真正核心。

武漢肺炎疫情也是類似的情況,當人類社會以為全球化是理所當然的未來景象時,大疫襲來與中國的拿翹作為,讓歐美國家開始思考全球化的弊病。全球化也許轉嫁了一些明顯的金錢成本,讓第一世界的居民得以用相對低廉的價格有著較好的生活水準,卻不能防止如中國那樣帶有惡意的地域霸權想要擾亂社會秩序的險惡企圖。西歐的文明基礎畢竟奠基在基督教的罪人思想上,他們沒有想過有人確實不會有罪惡感,甚至將犯罪成是最高的生存之道。所以疫後的世界可能會走向反全球化的路線,一開始可能只是區隔「中俄」集團與民主世界,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就愈來愈有可能出現更多小範圍的經濟圈,甚至回到自給自足的設定。畢竟我們都不希望國家的安危,得維繫在一個充滿惡意的外國身上。

蔡政府一向把性別議題當成八年執政的顯著政績,特別是同性婚姻合法化,被視為台灣文明的高點。但同婚也象徵某種「潘朵拉盒子」的開啟,之後的一連串性別議題接踵而來,比如現在正在進行中的免術換證。對「跨性別」有著強烈質疑的看法認為,沒有心理評估、沒有手術,只是憑著自身對於性別宣告就可以轉換性別,極有可能壓迫到本來就是弱勢的女性。他們提到很多爭議,幾乎都是「男變女」的例子,自己宣稱是「女性」的男性,只是穿著女裝,就要使用女廁、女子更衣室等純粹女性空間,並有案例提到他們涉嫌猥褻、強暴真正的女性,他們犯罪之後,還因為自己的「女性」身分進入女監服刑,繼續造成女子受刑人遭侵害事件等。但「進步分子」認為這只是個案,不足以掩蓋許多遭遇性別認同困擾的人所面臨的社會困境。這種爭論就像歪斜的兩條線一樣,永遠不會有交集。

反對「免試換證」的人往往會不斷強調自己是支持LGBT+的人,甚至是支持真正遭遇性別認同困境的跨性別者,試圖將反對侷限在「可能犯罪的人」身上,因而希望政府可以從嚴處理。但從同婚合法化之後,一旦政府開始有「仲裁」的身分,在進步主義的驅使下,從寬一定是必然的道路。就像同婚一樣,明明同婚並不是世界各國都合法,但台灣的同性戀卻仍舊要求台灣政府可以允許跟外國人的婚姻關係可以成立,甚至包含中國人。此例一開,後面任何無理的要求,都可以在「保障人權」的大旗底下一路綠燈,反正不同意就可以訴諸國際,說台灣侵害人權。「免術換證」也是這一連串「進步思維」的一部分,加諸於上的任何限制,只會被汙名化為保守反動,就跟J.K.羅琳的遭遇一樣。我相信J.K.羅琳其實是支持同性戀的,但他已經被LGBT+社群打入他們認定的反對者陣營,並且口誅筆伐,必要的時候可能還會有真正的「人身攻擊」。這說明潮流是不可能阻擋的,如果要在任何一個節點表示疑慮或反對,不如直接站在最保守的教會那邊。

所以當有人因為「免術換證」去向台聯黨陳情時,台聯黨直接的反應就是帶入教會的力量。也確實只有教會的力量,才有辦法建立核心論述與動員能力。與其很彆扭的講一大堆前提,說自己支持LGBT+社群,不如直接開宗明義支持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要求男性與女性履行自己在社會上應有的角色與身分。而且女性可能會很弔詭的發現,在女權發展這麼長一段時間之後,最極端的「性別自主」居然是最壓迫女性的,因為他們可以讓許多自稱自己是「女性」的男性堂而皇之地進入廁所、更衣間,並在純女性的運動項目中輕易打敗女性,獲得本不屬於他們的排名與紀錄,讓眾多生理女性再度陷入不安、挫折與痛苦當中。

而在極端的「性別自主」中,順向女性是得不到任何奧援的,因為他們嚴格來說並不屬於LGBT+社群當中。在傳統價值中,女性可能被限制在特定的身分與價值中,可是也同樣是這些特定的身分,比如女兒、妻子、母親,讓女性比較容易得到社會的奧援,因為這些特定的身分都表示出女性的付出及貢獻,讓他們有立場可以獲得社會的保護。但在「性別自主」的狀況下,女性唯一的定位是擁有XY染色體的人,甚至很多生理男性可以自我認同為「女性」且堅稱不需要有任何區別。在爭取女權百餘年之後,女性被迫回到最惡劣的狀態,被號稱最進步的性別意識加以綑綁。

台灣最終不得不走向所謂「開放的」性別政策,因為發源地的美國,甚至從小孩子開始就已經在灌輸他們「非二元性別」的概念,讓他們對性別認同產生混淆,然後聲稱這是有益於孩童的發展。台灣目前還不至於走到這一步,但除非我們回到一個「男有分、女有歸」的時代,要不然這樣的趨勢無法避免。美國尚且還有極端保守的基督教派,某種程度上維繫了美國社會基礎的價值與社區凝結核,台灣或許要問的是,當這樣的衝擊終究到來時,我們有多大的韌性得以抵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