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dly do we hope, fervently do we pray, that this mighty scourge of war may speedily pass away. Yet, if God wills that it continue until all the wealth piled by the bondsman’s two hundred and fifty years of unrequited toil shall be sunk, and until every drop of blood drawn with the lash shall be paid by another drawn with the sword, as was said three thousand years ago, so still it must be said “the judgments of the Lord are true and righteous altogether.”
「年代向前看」請來了在中國的台商,該位台商在廣東設廠,做的是LED燈生產,抱怨廣東道路已經停駛,貨物無法外送,雖然沒有明講封城,實情已經跟封城差不多。就算沒有封城,在大規模檢疫與禁制外出的規定下,即使想開工也沒有辦法,但積壓的訂單如果違約,就要面臨高額違約金與倒閉的境地。他們只好自力救濟,廣東境內同樣產業的台商相互調貨,要不就是轉單到越南、印度等其他地方。
即使2019以來有很多台商轉回台灣或其他地方,但中國的台商仍舊很多,這是台灣一直沒有辦法真的硬起來抵抗中國的根本原因。照理來說,這些台商應該是台灣社會的中堅力量,但因為他們的生計繫在中國,成為現在國民黨等親共黨派的基底。他們縱然不見得真正親中,但在中國的生計讓他們不得不受制於對方。
要割斷這些,代價實在太難想像,我相信這也是民進黨看起來很像李登輝時期國民黨繼承者的原因,如果要長期執政,妥協是不可避免的過程,蔡英文可以堅持將中華民國與台灣連講,已經是妥協之餘站得最硬的立場。疫情再起所造成的困境,對台商本身可能傷害至深,但對台灣而言是短空長多,中國有意無意間減少對台灣的牽制。而這段時間台灣所受到的衝擊,無論看起來有多麼嚴重,基本上仍是非常溫和。
日前美國發現中國正在全力加強核武,雖然美國媒體認為是針對美國,但顯然是中國看了俄國入侵烏克蘭的進退維谷有所警戒,自忖常規進攻絕對連俄國的情況都不如。就像看到東歐劇變,決定對天安門廣場上的示威民眾痛下殺手一樣,中國如果要進攻台灣,極有可能會採取更為「徹底」的方式,也就是直接用核打擊,一如中國韭民常說的「留島不留人」。到這個時候,台商在中國有多少牽絆,或是台灣有多少人親中,都不重要了,他們都成為遭到打擊的對象。
這才是台灣要直視的代價。黃士修再怎麼挺核能發電,可能也不會想到他會碰到核彈的威脅。台灣人要保台灣,就得有這個最壞的打算。困在長三角跟珠三角的台商,只是一盤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