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 profiling

海鯤遺音
Jul 7, 2023

--

影片截圖

「政黑阿姨」日前發表一篇有關柯文哲選戰策略的文章,雖然他的「姨式寫作」相當熟練,但我覺得這些「分析」的立基點一開始就錯了,既然要討論柯,就要討論中國。他的演戲,追根究柢,應該就是中國給的劇本。中國要他怎麼走,他就怎麼走。

至少從很外部的跡象來看,中國對台統戰的資金如今應該大量流向柯。用中共官媒大量抬轎,在B站等自媒體散播柯的正面資訊,讓中國人以為柯是台灣政治的重要人物,使柯在中國某些社群有著極為正面的印象,然後再從抖音、小紅書等管道滲透回台灣。這種操作並不是面對中國人,而是台灣人,而現在看起來,顯然效果很好。

以中國現在的財政狀態來看,可能已經衝擊到對台的統戰經費使用。我猜對台的統戰經費其實比重不算很高(軍機在南海飛一趟,花掉的錢可能就可以給白區黨用一個月了吧),但一直讓白區黨白花錢不做事,顯然也不是長久之計。我相信在私底的對口中,柯必然承諾他能比國民黨做得更好,說服中共提供他資源,讓他可以進攻總統大位。而目前來看,柯應該有達到承諾的KPI,讓中共有信心繼續注資,同時慢慢將給國民黨的資金轉向給他。

但確實如政黑阿姨所說,台灣真正的選票基礎,是散佈在全台各地的「樁腳」,這些樁腳本來多數是國民黨的,但民進黨自2000年取得執政權後,一直努力鬆動這些樁腳,除了斷國民黨的金援外,另一種方式就是讓他們轉向民進黨。這個過程也讓民進黨執政後遭到批評,說他們「國民黨化」,但這是離地小清新基於無知而輕易扣下的帽子。民進黨根本不可能只依靠高喊進步價值就可以成為執政黨,擁護進步價值的人,就算他們眾志成城去投給民進黨,票數也根本不可能贏,最大的實證就是2018年的同婚公投─我已經覺得同婚公投是進步選票集中的最大數了,但不要說一半,連民進黨鐵票的水準都沒有,與網路聲量相比,簡直是悲劇。如果最有共識的同婚公投尚且如此,民進黨根本就不可能依賴進步選票,更不要說進步選票動輒情勒、漫天喊價、沒有擔當、而且極易背叛,要靠他們贏得選舉,民進黨只怕再一百年也無法取得勝選。

民進黨要贏,也要跟國民黨一樣打組織戰、地方戰,拉攏樁腳,才有現在至少三成基本盤的態勢。但中國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早就知道收買地方很重要,所以長久以來,他們就用各種方式拉攏地方,這也是之前沈伯洋提到中國滲透時相當擔心的事情。但近幾年中國與台灣往來變得非常不便,台灣政府甚至是有意識的阻擋中國人來台,這使得中國不得不採「代理人」的方式進行,而現下最好的選擇就是柯。一來柯不像國民黨組織擁腫、盤根錯節,而且終究無法完全聽命中共,還是有很多自己的私心,不像柯只需以他為主,「沒有包袱」。現在看到柯的許多行徑,跟中共使用的手段非常近似,可以猜測現在其實是柯乖乖按腳本走的狀態,一如2014年民進黨替柯塑造媒體形象的過程。

也因為如此,柯固然按劇本走,但他只是傀儡,操線的其實是中國。之前看到總統選舉民調,柯的支持者以20–29歲為大宗,如果從中共長期的手法就知道,他們最擅長的就是看準年輕人厭倦既有的社會結構、想要反叛自己階層的特性而加以煽動,1946年到1949年,國民黨從打贏抗戰的大功臣變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中共從中策反功不可沒,特別是當年中共在大學所鼓吹的模式,跟現在差異不大,只是中共沒有辦法直接派人到台灣的大學校園而已。

另一種柯的支持者,有說是中高收入的白領,這也引來很多分析。雖然這些人似乎是社會贏家,有著高收入,可能還有家庭,過著台灣社會規範下的成功人生,但在姨學情境下,這些人並非社會中堅,不過是「領比較多錢的打工者」,他們享受著「類」中產階級的生活品質,實際上確實完全受制於社會價值、雇主與個人的幻想之中。某種程度上,柯是他們的投射,或許他們也是媽寶,依循特定的「標準生涯」走到現在,在有著合乎社會規範的成就之外,仍希望自己還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柯幾乎是他們理想的範本,在長年走自己並不是非常想走的道路後,忽然間成為眾所矚目的對象,可以呼風喚雨。我不確定這是不是中共刻意為之,但顯然中共很擅長塑造出這樣的形象,比如馬雲。中共可以讓你生,也可以讓你亡,靠中共上位的,最終也會因中共而消失。

很悲觀地說,這樣的「紅化」過程,其實是沒有解的,因為台灣目前正是處在大學過多、學歷氾濫的狀態,在姨學情境下,必然有太多眼高手低的游士難以融入社會,最終成為動搖社會根基的禍害。能不能熬過這一段,只能憑藉台灣殘存的封建結構是否有能力撐過這樣的風暴。日本在歷經1960年代末的全共鬥之後,迎來的是漫長的保守政治秩序,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日本封建體制在政治上的強烈反撲。台灣的問題在於,台灣看起來似乎並沒有「破壞─重生」的路徑選擇,在中共的直接操控下,台灣一旦遭逢破防,下場可能不僅僅是香港,而是西藏。

--

--

海鯤遺音
海鯤遺音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