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戎的文筆確實輕鬆流暢,後面的內容一樣引人入勝。從孫文死後,故事主線比較回到宋家姊妹的身上了。有趣的是,雖然她似乎想推翻西格雷夫(Sterling Seagrave)所寫的《宋家王朝》(The Soong Dynasty)給三姊妹的評價:一個愛權、一個愛錢、一個愛國。但即便是按著第一手資料寫下來,似乎也沒有偏離太遠。張戎對宋靄齡似乎特別維護,對她的評價甚高,也可憐她當小留學生時的孤獨處境。我們對宋靄齡最大的負面觀感,就是她對錢財貪得無厭,張戎也有理由幫她辯解,認為她在抗戰期間開始聚歛財富、中飽私囊,最終都是為了兩個妹妹以後的日子,在極端負面的評價底下,其實是「超前布署」在預留後路。確實在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之後,孔家就去了美國,從此沒有踏上中國半步。但冥冥之中似乎有因果報應(Karma),宋靄齡的子女中,只有孔令傑有娶妻生子,其他三位子女,孔令儀雖有結婚但沒有所出,孔令侃、孔令偉則變相成為宋美齡的子女,終其一生沒有結婚,只服侍宋美齡一人。但孔令傑的獨子,據說也沒有結婚,一直在自己母親身邊照顧她,宛如他上一輩人的翻版。
宋美齡的部分台灣人比較熟悉,但部分細節多數人也不太清楚,特別是她在抗戰後期到來台初期,國民黨諱莫如深。在張戎筆下,宋美齡有非常任性怕事的一面,比如宋美齡抗戰期間屢屢出國避難,先是飛香港,香港陷落後就去美國,甚至一度跑到里約熱內盧。在赴美尋求支援期間,先是到了美國醫院養病三個月,又把孔令侃、孔令儀帶在身邊,放任他們囂張跋扈。這樣的「第一夫人」,看在當時困守在西南的中國人民而言,實在不是滋味,甚至影響國際觀感,本來因為國會演講大受感動的美國輿論,不過隔一年就因為宋家爆出貪污醜聞,聲勢急轉直下,宋美齡去美國都要行事低調,不能被人發現中國的第一夫人居然躲到美國避戰。
宋美齡的身體不好也讓人印象鮮明。不像個人意見著重張戎對人衣著的描述,我則是很在意宋美齡的身體似乎一直很差。這個衝擊早在《跨世紀第一夫人宋美齡》中就已經出現,書中描寫宋美齡去美國爭取支持,美國第一夫人愛蓮娜招待她入住白宮,但接到的居然是一個病息懨懨的弱小女子。宋美齡有嚴重的蕁麻疹,有鼻竇炎,眼睛也不好,還有高血壓,甚至胃壞得一度以為是得癌。她雖然因這些病症感到痛苦,卻也樂得拿這些病遁逃國外,只要蔣介石來信催促,她就說自己在養病回不去。這樣病痛不斷的人居然可以高壽百歲,可見後天保養確實可以彌補先天之不足。
宋美齡受宋靄齡影響,在國共內戰時也看衰蔣,出國避難。但可能宋美齡有種勇於迎逆的性格,後來在1950年從美國到台灣與蔣相聚,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但國民黨隱而不宣的是,之後宋美齡並沒有一直待在台灣,而是再度與蔣介石起齟齬而飛往美國,並且一度與蔣的關係降到冰點。這讓我深深感覺,國民黨權貴內部某種恣意妄為的習性,可能正是宋美齡「歹帶頭」所導致。以孔令偉為例,這位人稱「孔二小姐」的宋美齡外甥女,大概是中國有史以來權勢最大的Tomboy,她什麼頭銜都沒有,卻可以因為宋美齡的關係為所欲為。她鄙視世俗規範,在1940年代便一身男裝打扮,交女朋友。但孔令偉遭人非議的重點不在她的性別認同,而是她粗俗無理、跋扈囂張的習性,卻因為宋美齡的縱容,周遭的人只能隱忍。張戎給出一個解釋,認為這是宋美齡補償宋靄齡的心理,所以將她的子女帶在身邊之餘,並給他極大的特權,一直到她死。這就不難理解,蔣經國的子女多半也是走歪路的狀態居多,畢竟現成一個行徑惡劣的長輩就在眼前,實在很難不行差踏錯,彷彿只要是獨裁者的後代,都一定要這樣行徑荒唐。
但即便如此,張戎對宋美齡仍舊多有維護,比如她認為宋美齡創辦遺族子女學校、婦女會、振興醫院、華興孤兒院等後端照顧軍眷子弟的行徑,對蔣介石是一大加分。這確實是國民黨少數可以拿來說嘴的「善舉」,甚至在國民黨形象節節敗退的今日,變成他們唯一可以拿出來對民進黨嗆聲的功績。但,我不得不說,這樣的行徑不是只有宋美齡才有,日前才在台灣播出的伊美黛紀錄片,就可以看到伊美黛也曾開辦兒童醫院、癌症中心、造橋鋪路,甚至蓋了東南亞規模最大的文化中心,放到今天仍然毫無遜色。但這樣的「功績」並不能與獨裁政權所造成的社會動盪與經濟顛簸互相抵消。這些看起來是善舉,不啻是獨裁者的遮羞布。伊美黛如此,宋美齡如此。當宋美齡為了遺族子女開辦孤兒院、學校的時候,因為蔣介石的政治追捕死於非命的人,他們的後代可是遭到黨國嚴重迫害的。張戎對蔣經國晚年的看法,也是國民黨人刻意要灌輸給台灣的觀點,看到她書末謝辭有寫到龍應台、蔣萬安等人,就可大概知道80年代以後的台灣內容,大抵可以不用看。
唯一我最感興趣,也算是最持平的,是宋慶齡一段。一般台灣人應該對宋慶齡晚年在中國的情形一無所知,即便張戎年輕時也曾和宋慶齡同處一個時空,大概了解也有限。宋慶齡雖然以「孫夫人」的頭銜與宋美齡的至親關係,在共產中國受到優待,但實際上就跟軟禁差不多,甚至無法自由往返北京跟上海。張戎提到宋慶齡晚年幾乎對共產黨的言論控制無不配合,唯一一次嘗試要抗爭的行動,被共產黨誣衊她跟警衛有「不正常關係」之後,讓她心生懼怕,從此言聽計從──這件事情說明共產黨要打倒對方之前,總要玷汙其名聲,看到這麼多共產高官「被嫖妓」、「被通姦」,原來早在宋慶齡的時候就如此。宋慶齡晚年非正式的認警衛的女兒為乾女兒,讓她們享受她在重重禁錮下僅有的特權,滿足宋慶齡一生未能生育的缺憾。只是他們在中共的體制下,無法承歡膝下,宋慶齡過世的時候,她的乾女兒只能跟著大眾排隊瞻仰,就連宋慶齡遺言中要留給他們的東西,也幾乎什麼都沒有拿到。
看到三個同樣家庭出身的女性,在不同的政治時空中有截然不同的境遇,其實頗可為殷鑑。大抵靠向美國,就可以過得從容悠遊,就算是宋家子弟晚年最淒涼的宋子良,至少在美國還過著小康生活,衣食尚可自給。可是在中國境內的宋家親戚,幾乎難逃批鬥、橫死的命運,張戎提到文革期間,宋慶齡的表妹曾試圖向她求救,但宋慶齡自身難保,最終她的表妹不堪凌辱,在宋慶齡上海住所對面的高樓跳樓自殺。宋美齡可能是三姊妹當中,晚年最稱心如意的。甚至因為台灣民主化之後,國民黨成功披掛上民主政黨的色彩,宋美齡不僅不用背負蔣家獨裁統治的罪行,還可以在美國安享餘年,甚至在台灣有著相當程度的名聲。宋家姊妹的境遇,簡直鮮明映證了阿姨的選擇論觀點。
我終究認為張戎太輕輕放過國民黨。對出身共產中國,後來受到迫害而逃到國外生活的人而言,他們往往對國民黨有種莫名的寬容,覺得國民黨縱然不好,但比起共產黨仍是小巫見大巫。但張戎有講到一些蔣介石統治中國失敗的原因,比如蔣猜忌太重,身邊沒有得力之人,特別是財政方面,只能用孔宋家「外戚」,而孔宋兩家,基本上是不識人間疾苦的資產階級,無法治理仍處於貧困、民智未開的中國。蔣介石的共主地位,往往是因為外部勢力的逼迫使然,從一開始遭受到各地軍閥強烈抵制的空降部隊,到最後變成不得不以蔣為是瞻的過程,蘇聯在其中著力甚多。而蔣介石一步步走到這路上,基本上他為陳其美賣命的當下就已經註定了。但大陸時期的國民黨,與台灣時期的國民黨,終究是兩回事,張戎也許對大陸時期的國民黨,仍保有一點玫瑰色的情懷,但實在不應與台灣時期同樣看待。這也是張戎一直以來寫作的最大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