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嘴臉的背後

海鯤遺音
May 22, 2023

--

近日台大經濟系學會選舉爆出候選人的政見內容引爆網路,當中所充斥的各種歧視言論引起大量撻伐之聲,甚至有匿名留言放話阻斷他們兩人之後求學跟就職道路。

這有點像國王新衣被揭穿,其實台灣對於女性、原住民、陰性氣質的歧視從來沒有少過;教改了這麼久,也沒有絲毫動搖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心態。與其說台灣社會倒退,倒不如說這兩個經濟系學生以戲謔的態度揭穿了貌似平等進步的假象。台灣社會坐擁社經資源優勢、有著最好的社會資源供給的人,心態上仍舊是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歧視心理,未曾變過。

這樣講雖然很奇怪,但比起很多說法提到薩泰爾或是柯文哲的影響,我倒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威脅的迫近。海峽兩岸雖然沒有直接開打,但是這類炎上的議題愈多,其實就說明中國對台灣的統戰手段愈頻繁。經濟系學生的炎上政見也許不是直接相關,但我認為這是環環相扣衝激出來的結果。政府為了展現進步的姿態而努力提供性少數在法律上的保障,但與此同時,特定人物也得以一直攻擊這個面向,讓歧視言論浮現,激起社會的對立與爭論,分散對中國威脅的注意力。

說句冒失的話,這些歧視言論,對我而言並沒有真的有什麼很大的感覺,因為台灣的社會架構是塑造出這樣歧視言論的基礎,只要台灣社會沒有從根本上產生質變,這樣的言論就會一直存在。與其說這樣的言論失當,不如說寫出這些內容的人沒有資格說這些話。大抵而言,你得要在社會上有某些成就了,有妻有子,看起來已經是社會中堅的樣子,才有「資格」發這樣的歧視言論。只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迄今都用父母的錢過日子,搞不好連煮飯洗衣都不會,這樣的人講這樣的話,當然是令人生氣。莫說其他,言論中還包括「ㄐㄐ10公分以下要上家政課」,那兩個學生有膽露出自己的ㄐㄐ給大家公評嗎?

但比起去糾結於他們的歧視言論,或是他們在台灣社會要負的「代價」(我其實傾向於他們不會付出任何代價,畢竟台灣就是這樣的社會),我想更關鍵的,應該是各種爭論背後可能隱含的中國認知戰。我們的注意力就只有這麼多,當輿論一窩蜂聚焦在某些特定的事情上,就很容易忽略掉其他的議題,這當中就有可能是真正重要,但有心人不想讓公眾關注的事情。台灣一直不斷困於容易遭到帶風向的問題當中,縱使台大經濟系選舉並不是認知戰,但也可以看到我們在面對這類事情時,其輿論環境有多麼的惡劣。

--

--

海鯤遺音
海鯤遺音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