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洞庭湖決堤,成為最近中國淹水新聞的「集大成」。但水患未完,中國政府就急忙要替洞庭湖下最終章,在幾日任憑氾濫後,終於在相對平靜的水面「合堤」,硬要來個喪事喜辦。
幾年前我就在Medium寫有關中國的天災,但這幾年下來,我深深感覺,中國的天災其實是人禍。全世界都面臨極端氣候的困境,到處都有水澇或乾旱,但唯有中國總是可以一眼看出嚴重的人謀不臧,可說是極富中國特色的災難風情。但饒是如此,中國依然不斷對台灣施加各種打擊。天天照三餐飛的戰機就不說了,看看國民黨立委像是瘋狗般不斷在立法院荒腔走板的行徑,就知道「老闆」要求有多急切。鄭文燦日前爆出收賄案,但即便法院已經裁定不收押,檢察官仍然不屈不饒的抗告,也實在很難不讓人懷疑後面有什麼未知力量逼迫他一定要如此。看著台灣的政治現況,讓我覺得洞庭湖決堤,實在遠遠不夠。
其實看著中國天災年年不斷,我反而覺得中國比我想像的更禁得起折騰。這也多少可以反思我們對中國歷史的觀點。比如說,有一派說法認為,朝代更迭跟氣候變遷有關,比如最近才出中譯版的《價崩:氣候危機與大明王朝的終結》(The Price of Collapse: The Little Ice Age and the Fall of Ming China),作者卜正民(Timothy Brook)抱持的就是這種觀念。不過對應中共建政以來面對的諸多危機,讓我有點懷疑。畢竟對中國而言,實際上維繫統治集團可以運作不輟的資源並不需要真正那麼多,只要控制軍事跟財政,基本上就可以讓國家機器維繫下去,至於一般民眾過得好或不好,不在他們的考量當中。天災造成的傷亡與損失,遠不及他們無法控制輿論所帶來的副作用要大,喪失的資源或人力對他們而言也無所謂,畢竟對他們來說,廣土眾民一向是可以消耗的,這邊減了,總是有那邊來補,這也是中國為什麼會追求大一統的某個原因,「禁得起折騰」。至於誰是被折騰的,韭菜通常都不自知。
今年的情形算是嚴重吧?華北大旱,華中華南大澇,政府救災能力可以說是負數,許多人僅以身免就該偷笑了,多少人在這些災難中死的連一點聲息都沒有。但又如何呢?我同學在西安一片歲月靜好,每天上傳著自己剛出生的女兒影片,彷彿是不世出的太平盛世。另一邊廂許多中國人在threads上抱怨中國菜只剩辣跟鹹,好像這世上只剩這麼一點糟心事可以在網路上嚷嚷。中國這麼大,大到連「旁觀他人的痛苦」都做不到,就更不要說實際上台灣才是被中國政府干擾最嚴重的地方,我實在不需要將珍貴的同理心放在他們身上。
若回到洞庭湖本身。很多人在決堤後就提到洞庭湖長年圍湖造田,使湖面大為減縮,降低調節長江水量的功能。不過洞庭湖圍湖造田似乎也不始於中共,很早以前就開始了,我倒不覺得這鍋全要中共揹。但這種環境問題,中國一向沒有長遠擘劃,其他不論,就說統治台灣的「中華民國」政權,對於台灣的國土規劃一向是短視近利,只求眼前,不求長久。這種情況在中國也沒有比較好,說穿了,中共也不過就是拿著國民黨曾做過的規劃,縫縫補補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