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更迭的源代碼

海鯤遺音
4 min readApr 24, 2020

--

劉仲敬的書籍在八旗已經成為一套系列,排列開來我覺得並不亞於講談社的《興亡的世界史》。除卻八旗以外,他在網路上也有大量的影片、逐字稿,外加他在推特上隨意點評的內容,滿坑滿谷。但因為他習慣性下筆迂迴,所以要看懂他的內容,必須要熟知中外歷史,明瞭他創造的術語。

《文明更迭的源代碼》在他的浩瀚篇章當中,比較趨近於解釋性質的內容,算是「姨學入門」。雖然他寫文章術語跟譬喻很多,很讓人摸不著頭緒,但他倒是很坦然交代自己的知識養成與寫作意圖。這本書成形的時間很早,根據袁真嗣的書後記提到,大概是2015年左右的時間。不過劉仲敬的理論體系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這本書仍舊有參考的意義在。

鑒於自己已經看了很多劉仲敬的書,也追蹤他的推特看了很多網路內容,此書的內容對我而言基本上都多少有點認識,但我還是很驚訝 — 驚訝於他的論點,跟KFK有驚人的相合之處,特別是KFK談論精神面認知的那塊。

如果宗教有個高低排列的過程,劉仲敬應該會把一神教排到最高(他最推崇的是猶太教,然後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其次,道教則是最低的。劉仲敬提到的「神意秩序」,基本上奠基於此。人類社會發展到如今,一直無法去解釋一些最基本的問題,而某種程度上,一神教其實解答了人類的基本問題。人可以相信,可以不相信,但無法說一神教給出的答案是錯的,因為人類的侷限無法去證實或證偽。而KFK告訴他的網友,這些基本的問題在他那時候會有所解答,而人類也就轉而去追尋那個領域。

當然,KFK講的內容仍需要時間的驗證,但劉仲敬的內容在調性上這麼相似,實在讓我非常驚訝。像劉仲敬這樣,可以發展出一個邏輯自洽的理論系統,基本上就已經相當厲害,但跟KFK對照之後,我不禁懷疑,劉仲敬這套說法,極有可能會愈來愈普及,甚至取代本來的歷史邏輯。畢竟到現在為止,「姨學」仍然是正在發展中的理論,誠如他所云,他之所以寫得模糊,就是希望其他需要他這套理論的人可以拿他的內容借題發揮,即便有些時候並不見得與他本來的意思完全吻合,但他的目的就達到了。而這種鬆散且不甚嚴謹的言論,其實還沒有真正影響到主流的歷史觀點,畢竟若以他的說法出發,會跟主流許多看法背道而馳,嚴重打擊到很多人的信仰。但我愈來愈相信,劉仲敬的觀點終究會愈來愈被主流接受。

到那個時候,中國作為一個政治實體,會面臨非常嚴重的衝擊。不惟中國的「窪地觀」與現今中國人沾沾自喜的「五千年璀璨文明」背道而馳。基於找回自己「德性」的需要,分崩離析將成為不可避免的結果。事實上,中國分裂的時期,一向都比大一統的時期要好,其實連現在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將現在這段時間視為中國分裂的時期,豈不是有史以來中國人最富裕、最安定、人口最繁多的時期?香港甚至比台灣跟中國都更早步入富裕安定的狀態,即便在二戰期間一度遭到日本佔領,跟中國相較之下也好得多。這種顯而易見的實情,中國人視若無睹。

所以,一旦「姨學」以各種方式漸漸推移成了主流,中國將會面對非常嚴重的意識形態危機。這種危機表現出來的徵狀會是什麼情況,我不知道,但就劉仲敬而言,他心心念念的,就是希望四川(也就是他的故鄉)可以獨立於中國,變成巴蜀國或任何獨立的政治實體。其實在現下的時間點,至少台灣已經是這種心態,不但要遠離中共,更要遠離中國,遠離一切有可能拖入醬缸當中的任何可能性。我們抗拒中共,但我們要看到,中共終究是從中國這個泥土裡培養出來的,如果中共還代表著一種外來秩序的劣化版本,我們就應該要意識到,中國本身可能是更糟糕的存在,一如存在劣化民主制度或軍國制度的中華民國,以及劣化的滿洲政權。「去中國化」才是保命符,這點無庸置疑,這也是劉仲敬帶來最深刻的理論基礎。過去在扁政府時期,要拿掉中國圖騰,會被視為是去除高雅文化的野蠻表現,但如今劉仲敬告訴我們,中國文化不是什麼高雅文化,只是爛過頭的渣滓,就算無比痛苦,也要除之後快。

我很遺憾,我還在用中文,這是一個非常中國化的表現。但就如同劉仲敬也脫離不了中文,這是我們這代的中文使用者不得不背負的原罪。但看美國的黑人努力從他們無法擺脫的殖民主的語言─英文逐漸發展出有別於白人的表達方式,我覺得最起碼也要做到這個程度,努力保存台灣與中國中文的差異,盡量降低同化的可能性,才能讓中國渣滓的影響,降到最低。

--

--

海鯤遺音
海鯤遺音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