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肺炎爆發,現在看起來像是無止無盡。相較於電影裡末日情節的劇烈,真實狀態往往類似溫水煮蛙,人類總是很後知後覺才意識到事態嚴重,乍看似是「歲月靜好」,其實是翻天覆地。最近在台灣發生的事情就宛如末日劇本的情節,弔詭的是,台灣政府並不像一般的劇情設定那樣後知後覺,反而相當敏捷,畫風頗不習慣。但一如電影裡一定要有的反派角色,台灣社會中許多吃裡扒外的滯台支人,卻努力迫使台灣陷入更大的困境。這也讓我感慨,有時看戲不免覺得他們怎麼這麼傻,殊不知現實社會中,我們往往就是這麼傻,深陷其中時,往往比戲裡演的還要荒謬。
岔題講「滯台支人」這個帶有歧視性質的詞彙。我一向不愛用這麼強烈的用語,但最近一年的觀察,我覺得這些生長在台灣,卻處處替中國當權著想,反過來打擊台灣的人,用這樣的詞來形容,應該是再好不過。用「支」來取代「中國」,因為某種程度上,這些人比原本就待在中國的中國人更不如,他們在台灣過著更為穩定富裕的生活,卻用這樣的立場向中國獻媚、讓台灣陷入危機。他們的作為當然不只僅止於武漢肺炎而已,只是武漢肺炎這樣直接關係人命的情況,他們一樣要拖台灣下水。這些腦子只有中國,沒有台灣的人,用中國的蔑稱「支那」來譬喻,只是剛好而已。雖說「支那」實則不是蔑稱,但既然他們聽到支那會生氣,就不妨直接以「支人」稱之,直捷了當點出他們的噁心。
除卻肺炎疫情這個顯而易見的紛擾之外,我想經此一「疫」,世界被迫要重新面對一個「後中國」的狀態──沒有中國的世界。在疫情惡化的當下,其他問題也一一浮現,中國因為停工引起產業斷鏈的危機,除了顯而易見的口罩跟電腦相關產業以外,現在愈來愈多「中國停擺」所產生的問題開始浮現,像是中國是學名藥的主要供給上游,一旦中國一直不復工,許多基礎藥物,像是普拿疼之類的供給都可能出現中斷。不要說藥房買不到藥,第一線的用藥也可能會短缺,影響抗疫。
也因此,趁著武漢肺炎所帶來的嚴重疫情,國際社會應當反思對中國過度依賴所造成的危機。國際社會過分依賴一個極權國家的結果,就是在危機失控之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所謂的「中國模式」,其實是「非中國不可的模式」,這樣的模式雖然是中國的野心導致,但西方先進國家在心態上的鬆懈或是刻意放水,大概也有推波助瀾之功。用佛家的說法,這就是所謂的「因果報應」。
若用地球的角度來看,武漢肺炎的疫情很像是地球正在清理自己的「身體」,中國停工所導致的產業困境,則是長期漠視環境成本所帶來的反撲。我們都知道因為中國壓低生產成本,所以先進國家可以有比較低廉的商品可以購買,但與此同時,也犧牲了西方社會中底層的弱勢人民。中國搶走了其他國家的原物料與工作,但提供了比較低廉(也往往比較劣質)的產品銷往世界各地,成為結構性的困境。比方說,日本的年輕人只能做些派遣工,但他們可以買到比父母那年代更為便宜的中國製成衣,吃著中國進口的便宜食物,勉強過著跟父母差不多水準的生活。因為中國所扮演的吃重角色,要能夠離開這樣的結構困境幾乎像是不可解,除非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武漢肺炎的疫情,或許就是這翻天覆地變化的開端。
但這不過是著眼於人類為主的經濟活動。對地球而言,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產出便宜但劣質的商品,使用時間短暫、無法再利用的商品快速累積,使資源遭到大量的浪費,產業廢棄物與消費後的垃圾成為嚴重的環境問題。地球所付出的潛在成本遭到無視,並且持續惡化。也許就環境而言,像中國的造林面積等成長,似乎是有所進展,但整體的資源快速消耗減少,卻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武漢肺炎可能是地球的救命良藥,人口減少是一件事,停工給地球的短暫喘息也是一件。而且我猜測,不只是地球,對中國政府而言也是如此。中國當局可能也想藉武漢肺炎「降低」人口所帶來的壓力,像是中國大量退休人口帶給地方當局的財政負荷。而且人口降低,並不妨礙中國政府對人民的控制,多出來的經濟福利,可能還能夠繼續維繫共產黨的統治。過去中國的政治起伏,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人口消長,一旦人口膨脹到土地無法負荷的程度,往往就是政治動亂的開始。中國長期透支經濟利益維繫政權的手段可能無以為繼,即使一胎化政策使中國的人口結構產生根本的改變,但也許美國的進逼,迫使中國要用這樣激烈的手段,造成玉石俱焚的效果。
無論如何,是中國刻意為之也罷,失控也罷,至少可以讓更多人警覺「中國」的不可憑恃。對台灣來說,這可能是個機會,中國如果徹底汙名化了,真正擁有國際上某種獨立的政治地位,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所謂的「台灣民族」的建構,也透過直接的生命威脅進一步鞏固。而對國際上來說,就算現在來不及,將來也勢必要進一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如果中國的疫情沒有停歇,世界的產業鏈應該會出現徹底的變化。中國花了三十年時間要深入世界的體系,成為主導世界的關鍵角色,之後可能會逐漸回到三十年前中國無足輕重的狀態。只是這中間的陣痛,會讓很多人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