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大選,毫無懸念是台灣前途最關鍵的一役,除了表面上看到3+1位候選人的互相比拚外,更關鍵的其實是背後所代表的意義。賴清德所代表的是台灣殘存封建勢力的頑強抵抗,而剩下2+1位則是由中共操作的馬列組織裂解台灣的強韌企圖。
中國的對台統戰與認知戰確實在大疫之後有明顯的下挫,過去多頭馬車各自布線的缺點也開始浮現。一來台灣白區黨看似「蓬勃」,卻互相抵銷,效果不如預期;再者比較外圍的人一旦斷炊,很容易就反叛,反而成為賴的助力,一消一漲之間,缺口更為擴大。白區黨的混亂也間接反映了中共中央的分歧,極有可能從源頭開始就是各自為政,甚至相互傾軋,只是這個亂局不會顯現在中國內部,而是到台灣才浮出來。
另一方面,民進黨則是一開始就定於一尊,而且步步為營,總統民調一直維持在三成左右的比重,完全不因為「非綠」陣營的波瀾有所變動,說明民進黨支持者在2022年九合一慘敗之後記取教訓,呈現鐵打不動的態勢。所以對民進黨而言,更關鍵的其實是立委選舉,如何在既有的盤面上繼續維持多數優勢至為關鍵,非綠陣營在上面亂鬥下,是否會有「小雞」帶槍投靠,也值得關注。
也就是說,中國的資源雖然讓台灣的媒體眾聲喧嘩,但真正決定選票走向的還是結結實實的地面戰,如何讓地方勢力支持至為重要,柯文哲最近勤跑地方,也是因為這個因素。但柯文哲的地方行程多半是傳統國民黨的範圍,顯然他也無法裂解民進黨的票源。過去他以二二八受害者家屬的牌已經行不通,自己號稱墨綠更是笑話,這讓他完全自絕於民進黨支持者之外。而柯陣營幾乎完全由中國授意的政治操作,也不可能由著他發表反共言論來吸引較為邊緣的泛綠選票,可謂自斷手腳。
台灣的封建勢力雖然已經在國民黨數十年的操作下破壞甚鉅,但殘存的力量仍然在抵擋中共銀彈跟意識形態的進攻。這可能也是因為中國自身大為削弱的關係,中國蓋牌的數據愈多,說明中國內部的問題愈高。無論如何,此次大選可以是台灣與中國在意識形態上最關鍵的一次對抗,一旦中共輸了,就無回天之力,因為國際的包圍網已經成形,中國的內部問題也會加速弱化自身反擊的力道。最近中國發布的對台芒果禁令就是最明顯的例子,這是中國既想制裁台灣又無能為力的最好展現,在態度要出來的情況下,不得不找了一個進口數量很少,且產期已經結束的水果高調發布,完全是因應對內統戰的需要。之後中國的「制裁」只會愈來愈弱,淪為口號般的宣示。
如果賴當選,說明台灣大勢已定,緊跟美國的戰略不變,並且極有可能從現狀獨立變成法理獨立,但美國可能會考量中國的狀態,不一定會在賴任期內實現。如果中國在見到代理人內鬥成一團,無法成為賴的有效挑戰者,或許會兵走險招,但這樣做許反會成為催化劑,讓台灣更快走向實質獨立的狀態。
其實中國最好的方式是放棄拿下台灣,展開新的洗腦模式,用其他的「目標」轉移中國人的注意力,維繫中國的統治正當性。中共因為天安門事件面臨嚴重危機,學國民黨轉以經濟發展為正當性的訴求,但這樣的正當性如今無以為繼,習政權顯然也拋棄了。中共或需要找尋其他的目標作為正當性的依據,或是單純以強勢武力壓制反對聲音。但無論如何,在美國戰略已經重新布局的情況下,拿下台灣的可能性已是不可能,內部策反讓台灣轉向中國的可能性也急速降低。現在媒體上關於拿下台灣的放話,都可以忽略不計。只要有一天美國默許台灣打下在台灣空域盤旋的中共戰機,勝負就可以底定。
不過,在台灣缺乏戰爭催化的情況下,很有可能變成像是烏拉圭一樣的國家,由外省族群主導的國族意識成為台灣意識形態的主體,台灣本土文化繼續位處邊緣,所謂的獨立,可能只是另一個「小中華」的體現。台灣要面對的,極有可能會是期盼過高而導致嚴重失望的「獨立」,台灣人要面對的另一個混亂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