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之國

海鯤遺音
Apr 18, 2023

--

朋友因為去跟石頭有關的店家工作,想說看個《寶石之國》漫畫來輕鬆吸收寶石知識,不想這本漫畫其實跟寶石知識一點關係都沒有,完全是另外一件事情,卻也開啟我的好奇想一探究竟。

作者市川春子出生於1980年,《寶石之國》是他第一部長篇作品。若先不去討論內容,光從設定與畫面來看,確實可以感受到他的漫畫啟蒙過程,比如漫畫裡一個男性與眾多年輕女性(至少外表上)的組成,像是致敬美少女戰士般。而故事中會來「攻打」地球的月人,看起來就像是日本佛畫中的來迎菩薩,也跟吉卜力工作室之前出品的《輝耀姬物語》中迎接少女的仙人很類似。

但相較於以前少女漫畫的可愛路線,《寶石之國》骨子裡其實是非常硬派的格鬥風漫畫,後來又逐漸轉向變成極沉重的、哲思系的漫畫。或許因為如此,《寶石之國》一度說要無限期停刊,但隔年又開始恢復連載。要去圓故事內容,果然還是頗費一點心思。

《寶石之國》用了很多佛教相關的內容,據說她之所以會以此為發想,是因為曾在高中時聽到佛經描述極樂世界的「七寶為地」,好奇寶石是否會有感覺,而以此發展出來的故事架構。整體而言,《寶石之國》是以佛教思想為概念的世界觀,但在故事發展到後期,作者又加入了一些對於生命本質意義的討論,特別是對「人類」這個概念的思索,這點又有西方哲學的影響。所以作者一度停刊,可能對他而言,故事走到這個地方,實在也不知道要怎麼畫下去才會真的有個「句點」感。主人翁作為貫穿整體的關鍵人物,是否需要一個真正的「了結」呢?或許也是作者苦惱的事情。

但對於可以開這麼大的「腦洞」,還能夠持續不懈畫出如此長篇,不由得非常佩服作者所構築的世界觀與落實的能力,也讓我見識到宗教所蘊含的神奇力量。透過理解宗教教義中對於生命意義的討論,即使實際表現出的內容不見得與原本的教義符合,卻可以開展出一個無比廣闊的新世界。歐美許多奇幻小說,也時常以基督教的哲學思想為概念發想,著名如《納尼亞傳奇》跟《魔戒》系列。最近正在上映的《鈴芽之旅》,導演新海誠也擅長運用日本上古神話與神道信仰進行創作。這個在啟蒙時代以來不斷被所謂「理性世界」排拒的宗教信仰體系,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不斷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出現,提示我們關於人類心靈的重要性。

之前在網飛播出的《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雖然討論的是邪教,但也可以看到人類失去信仰後心中所面臨的不安與空虛,所以他們急欲尋找在心靈上可以寄託的對象。人心的浮動不安,很大成分其實是因為失去心中的信仰,當宗教被所謂的理性主義剷除之後,人類並沒有適當的替代品,而作為替代品的事物,往往比宗教要來得糟糕。邪教固然爭議很大,但失去宗教如中國,他們只剩下共產黨或特定的強人可以信仰,呈現出來的狀態,遠比邪教要來得糟糕。

另外之前才上映的日本連續劇「重啟人生」,背後一樣帶有佛教輪迴的宗教意涵,雖然就宗教論,這樣的概念相對單純,但同樣可以令人反思到底生命的價值跟意義是什麼。這類心靈層面的討論,我相信只會愈來愈多,人類的內心、人類的追求,以及人類最終的命運。

--

--

海鯤遺音
海鯤遺音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