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學小記

海鯤遺音
Nov 24, 2021

--

最初將劉仲敬作品引入台灣的應該是八旗出版社,從2016年算起應該只有5年時間,但在此之前,劉仲敬已經在中國出過書,也有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的社群網路活動。一開始八旗幫劉仲敬出的書是點評近代人物這種軟性書籍,乍看會很像很多台灣出版社向中國買版權的軟調中國史,我一開始就是這麼認為的,後來才知道其實不是。

點評近代人物其實只是劉仲敬閒暇之餘的雜文,他自己也不覺得很重要,畢竟對他而言,看待歷史人物,不過是他史觀建立的枝節,看他品評人物,還不如直接看他看待文明的邏輯。這點到後來《遠東的線索》、《經與史》、《中國窪地》等書出版後,就更為明確,後者才是他一心著意之處,點評近代人物不過是用來賺稿費的。

我也是因為讀了《遠東的線索》等書,才開始意識到姨學的獨到。對台獨主義者而言,姨學最大的功能在於去化「中華」魔咒。從扁政府以來就有人批評台獨之「去中國化」,認為反中共可以,但不能連中華文化都一起丟掉,這也是很多台獨主義者在文化層面上很難立足的一點。但劉仲敬不僅把「中國」解體,甚至將「中華文化」從神壇上拽下來,一下子精華成糟粕。在這樣的立論下,「去中國化」非但不是台獨痛腳,反而是最先要執行的關鍵。而中國人指證歷歷所謂台灣的中華文化傳統,皆可以一一駁斥跟「中國」實無相關,只是中國人自己往臉上貼金而已。如此等於讓台獨主義增添強而有力的輔翼,整個中國都可以打包扔掉,而所有中國人說的中國傳統,基本上都可以轉化成台灣自己的東西,中國人本也就是這樣捏塑出他們的「中華文化」。

其次,姨學也釐清台獨主義者真正要走的道路。要走向台獨,民族構建絕對大於民主自由,而進步思想是第一要揚棄的。姨學不容易為一般人所接受的很大原因,在於劉仲敬提出的很多觀點極端政治不正確,甚至帶有濃厚的歧視。姨學鄙斥學校教育所帶來的理論,而推崇長久累積出來的生存智慧,後面這一句簡單來說可以用宗教二字代替。所以劉仲敬的政治取向是極端保守的,他講的「原始富饒」基本上就是這種概念,因宗教的力量聚集在一起,並藉由多多生育與向外戰鬥而發展茁壯。

這與現有的進步思維完全對立,甚至水火不容,但對台獨主義者而言至關重要。台獨長期與進步思維合作,卻發現進步思維理論上要推動台獨,實際上卻不斷扯台獨後腿的嚴重問題。過去這兩者的攻訐關係一直無法釐清,但用劉仲敬的說法,就完全解釋得通。台獨可以茁壯的正確方式是多多生育、培養強大的凝結核、並有頑強的武力,遺憾的是,前兩者基本上被現代社會的進步思維破壞殆盡,幾乎都會區的台獨主義者都無法有生養眾多的家庭,也不一定歸屬於向心力很強的團體當中。所以有些台獨主義者只好試圖構建武力,希望作為洪水來臨的緩衝,我覺得這都是姨學的直接影響。

姨學並沒有什麼創新之處,劉仲敬也坦承不諱。但他將西方建立的史觀套用在中國史的發展,給出自己的詮釋觀點,我覺得這是姨學最主要的貢獻。而且不同於一般研究歷史的人忌諱評論當代,劉仲敬非常積極用他的史觀去分析當下局勢的發展,給出非常主觀的預測。這種看似很不嚴謹的行徑,成為他獨特的魅力所在,並以此吸引很多追隨者。當然,這些人不一定對姨學有深刻的理解,甚至有很多小粉紅隨意套用他的術語,一下「費拉」一下「窪地」的,讓劉仲敬的原意變得更為混雜。但劉仲敬似乎並不在意,這或許是他做為他口中所謂無根知識分子的地位,所能達到最有影響力的情況。

姨學的最大罩門,是劉仲敬對中共崩潰的信誓旦旦。這個信誓旦旦似乎已經維繫了五六年,甚至有小粉紅對此大加揶揄。對我來說,中共的崩潰或瓦解,仍然只是期盼的成分,畢竟章家敦的中國崩潰論講了幾十年,也不見中國真的崩潰。劉仲敬對中國國情的分析雖然極為精準,但他的大洪水預言,我基本上只當成一種企盼。而且劉仲敬認為中國的崩潰有很大可能在中共主動挑起戰爭,換言之台灣將會面臨一場熱戰。就眼下情勢而言,這樣的可能性似乎愈來愈高,但台灣能承受得住嗎?這點就連劉仲敬都非常不看好。我們甚至無法確定,時間拖下去是否對台灣愈來愈不利。所以即便這是劉仲敬所有局勢論中最不準的,但對台灣人來說,可能會寧願他一直不準下去。

這大概是我從台獨主義者角度看待姨學的一部份感想。當然,在認識的過程中,我也有產生疑惑,就好像曾經長時間訪問劉仲敬的台灣醫生陳易宏,最後也選擇與劉仲敬分道揚鑣。但劉仲敬的好處在於,他自己大概也知道自己可以影響的程度有多少,比起他的擁躉者,他更清楚自己所在的位階。信或不信,最後還是取決於自己,最終這就跟信仰一樣,一切只是自己的抉擇。

--

--

海鯤遺音
海鯤遺音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