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2020年是個關鍵的年份,不僅是因為疫情。對台灣來說,2020年可能是個徹底扭轉命運的年份。
也許真正明顯的轉變要在一段時間後才會出現,但2020年顯然是個起點,就好像今年的台灣電影一樣。我們覺得今年台灣電影好像真的要起來了(哪怕這種說法自2007年以來已經講了很多遍),但我們不能忽略,在此之前文化部積極推動影視產業,給予新晉導演許多機會,並試圖媒合相關的資金。因為這些前期的耕耘,我們在2020年看到一個令人滿意的收穫。同樣地,之後如果有發生什麼重大的變革,2020年可能正是開始的時候。
我在2020年也面臨一個改變,但我總覺得,比起我的改變,我更在乎台灣的改變。2020年是台灣人終於由衷感到有自信的一年,因為隔絕了疫情,因為可以過著相對正常的日子,因為某些不可或缺的關鍵實力,讓台灣人終於不再覺得自己不如人,而且反過來認為,自己確實不錯。這可能不是蔡政府防疫的初衷,但最終收穫了這個額外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我看到中國陷入更嚴重的自我封閉當中。中國為了洗白自己,進行強烈的宣傳攻勢,封鎖部分消息已經是小兒科,現在他們乾脆大量產出有利自己的消息,讓中國陷入「情勢一片大好」的認知中。但現實情況是,中國與歐洲、美洲等國家一樣,其實無法完全控制疫情,只是裝傻而已。所以中國只要一地有個位數的本土案例就如臨大敵,因為他們根本無法根據疫調掌握源頭,只好採用嚴厲措施。雖然一直到現在,我們都還是覺得這可能只是暫時性的措施,但我深深覺得這可能將來會成為中國的日常,中國政府終於可以正大光明藉由控制疫情的理由限制人民,中國人的人身自由將倒退到比文革前還不如。
這終究會導致什麼?在我來看,這種極端的「舉國體制」最終是為了擠壓出最大程度的剩餘資源打台灣。過去台灣可以擱著,因為中國充分滲透世界各地的重要國家,讓他們可以讓中國為所欲為,特別是美國。但川普上台以來,這樣的策略似乎失效了,不知道是蔡英文確實秀出了「傑出的一手」,抑或是川普以政壇局外人入主核心的身分打亂了中國的布局。總而言之,中國之所以會一步步走向現在的狀態,美國的反中態度至為關鍵。就眼前局勢的分析,大部分都認為,美國一定會逐步排拒中國,讓中國的影響降到最低。但這對中國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為了挽救頹勢,他勢必要處理自己最大的痛腳─台灣問題。
當然,中國有可能最終仍無法打台灣,或是有打,可是效果遠不如他所預期。我不得不很陰謀論的想,中國將肺炎病毒流散出去,最主要預期的打擊對象是台灣,畢竟2003年的SARS,台灣確實遭遇非常嚴重的衝擊。然而台灣這次非但沒有成為重災區,還反過來因此得到世界的矚目,也絲毫沒有動搖美國對台灣的支持。
基於這樣的立場,至少身為台灣人,很難希望2021年會「更好」,我反而覺得,前景實在太難逆料,因為中國會再出什麼招,難以想像。一個沒有底線的政權與人民,會做出什麼事情來,對我們來說是難以猜測的。我唯一期盼,就是所有他們所有散出去的惡因,終究要由他們自己去承受最大的惡果。
但,若換另外一個角度看,台灣也趁著一個絕好的時機。因為世界討厭中國,所以台灣的地位愈發重要。當美國愈想要踩中國痛腳,台灣就是一個最好的施力點。今天我才看到一則新聞,台灣的人均收入終於突破3萬美元,這還是在今年美金大量印鈔、台灣幣值居高不下的時候。我雖然不認為這個門檻過了,對台灣有什麼好處,但這是一個很大的暗示,台灣可能確實會因為與中國關係的惡化,迎來第二波台灣經濟的高峰。只是這樣的對峙局面,是在台中國人最不願見的,他們也必然會極盡所能的在台灣內部加以破壞。但誠如《孟子》所寫,「入無法家拂士,出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或許台灣也需要這些頑強的中國人,台灣人的危機意識才有辦法一遍遍的激發出來。
台灣掌握關鍵技術,在國際上有叫板的本錢,但我覺得更關鍵的,是台灣的資金回流,並確實由政府導流到產業發展上。所謂金圓代工的優勢不可能久存,但資金如果可以回台,確實挹注到台灣的產業發展上,至少可以預期台灣能有比較正向的循環,而不是如當時馬政府執政時期那樣,只有某些跟中國關係密切的商人享受到紅利,其他人則陷入台灣資金掏空的下流社會趨勢中。這種事情,於我而言可能只是一種想像,但我確實希望因為這樣,台灣可以進展到另外一個階段。
經過這一年,我對未來會有種很深的不安感,就如同今年我們總在懷念過去,懷念尚沒有什麼限制的2019年,即使是香港人,2019年面臨嚴重政治迫害的香港人,都不覺得2020比較好。將來呢?我們是否會懷念2020年,懷念雖然有嚴重的流行病,但至少還可以好以整暇待在家中,可以耍廢、可以叫外送、可以玩任天堂或PS5。
我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