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大罷免

海鯤遺音
Feb 16, 2025

--

今年注定是混亂的一年,但也是「大局底定」的一年。從去年就已經開始醞釀的大罷免,可視為台灣解嚴以來最重要的轉捩點。畢竟不只台灣,美國、中國也都走到轉捩點上,只要美中現在的格局與走向不變,台灣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大罷免成功固然很好,讓台灣回到可預期的執政方向,但即使國民黨仍舊占立院多數,大概也不會比現狀更糟,而且會開啟一個新的可能。這大概是何以賴政府迄今為止,並沒有劍走偏鋒的主因。如果強硬的處理跟緩緩治之差異不大,又何必甘冒政府出錯的風險做出並不合法的舉動。之前我看到分析目前的中華民國憲政體系的缺陷,其實不是缺陷,而是當年的修法只是根據眼前的局勢跟需求而修,執政的國民黨與在野的民進黨是有一定默契在的。如果現在國民黨硬要打破這個默契的邊界,讓民進黨政府借力使力,驗證此一憲政體系不適合台灣,成為台灣重新「制憲」的有力理據。國民黨可能無意間加快了台獨的腳步。

而因為台灣的政局,放諸國際情勢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所以面對國民黨在立院的亂象或是反制的大罷免,他都不需要頻繁回應。反而川普提到半導體跟台灣時,賴立刻回應,由此就可以看到賴的側重。就長遠論,這也是釜底抽薪之計,既然藍白亂政的背後是中國,那麼引美國之力去對抗中國,才能真正達到效果。現在的劇本已經走到美國參議員明確表態希望跟台灣建交,這樣的消息才是中共代理人在台灣亂政所需要承擔的政治後果。就如前述,中共宛如北風的行徑,都是在加快台獨的腳步。馬英九若是台獨教父,習近平就是台獨最大的推手。

另一個明確的走向是,國民黨在這波大罷免後,必然趨於泡沫化。我在這次大罷免中看到國民黨根基的動搖,就算國民黨在大罷免後還能倖存多數黨的地位,是否像現在這樣由傅崑萁在背後一呼百諾,可能性也很低。大罷免讓原本應該是明年才開始的地方首長與議員選舉提前開打,這也是國民黨在反制時用了大量黨工且試圖安插人選的根本理由。但重點是,今日國民黨只是利用反制大罷免來為明年的選舉鋪墊,卻絲毫沒有想為罷免提出其他反制措施,彷彿他們也理所當然接受罷免的正當性。這種棄守般的處理邏輯,已經讓國民黨輸了勢頭。雖然反過來說,民進黨迄今沒有「排出陣式」,似乎也有耽誤時機的疑慮,但兩相比較,國民黨這種滿腦子只有選舉的處理思維表露無遺,反而民進黨政府和立院黨團才有當家做主的態勢,一消一長之間,國民黨已經沒有問鼎執政的可能。

現在的國民黨其實是換血的國民黨,第一代黨核心的江浙權貴已經全部退出,第二代黨核心的外圍外省子弟雖然還占據高位,但已經被中共代理人架空,而第三代,也就是徐巧芯跟罷免民進黨立委的領銜人等所謂國民黨青年軍,幾乎都有直接的中國背景,如果傅崑萁之流與中共之間的合作尚且被視為「因利而合」,那麼青年軍等人就是正嫡系了。只是這個「嫡」跟老國民黨毫無關係。也因為如此,國民黨就算泡沫化、甚至消失,對台灣政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他們本來就跟原本的國民黨關係薄弱,可以隨意轉移到各種黨派,特別是帶有濃厚紅色背景的人。

國民黨淪為中共代理人的態勢昭然若揭,但即便國民黨「成功」,也不會改變國民黨的下場。在民進黨獲勝的情況下,國民黨人頂多是回到投閒置散的狀態,民進黨既不會追殺國民黨人,甚至還可以撈一些投閒置散的工作,繼續自己的爽快日子。但中共一旦佔了優勢,那就完全不一樣了,沒有台獨的台灣,是不需要國民黨的,立刻就可以丟棄甚至殲滅。國民黨其實是依賴台獨而存活至今,可惜國民黨沒有意識到此事。他們有的最好的下場,其實是被民進黨打敗。

--

--

海鯤遺音
海鯤遺音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