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學校造就了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知識份子大軍,相應地將貴族的經驗主義政治降格為無產者的意識形態政治。無產階級知識份子實現了弗蘭西斯・培根的預言,因為他們除了經營符號政治以外別無出路,所以僅僅為了自己的生計起見,就要永無止境地折騰可憐的社會。馬克斯・韋伯所謂的「為政治而生」和「以政治為生」,實際上是他對這場階級鬥爭的委婉表述。(沐猴而冠的菁英)
最近公投議題,有第一線在跑造勢座談的網友,發現年輕人(可能以大學生為主)多半傾向投同意票,反而是老人多半是不同意,出乎他們意料。但再細想,似乎不難理解,一般而言,大學生不滿既有的權威,就算他們模模糊糊的會以台灣作為價值判斷的依據,但難以確實認知到台灣政治情勢與國際角力下的關係。反對執政黨是他們自我表彰最簡單迅速的方式,與社會隔絕的校園生活則提供一個「帝力於我何有哉」的錯覺,以為投票只涉及表態,不會影響實際的生活。
如果你能夠管得住你的社區,卻管不住華盛頓,你是沒有多少胃口搬去台北或者參加總統選舉的,你一定會把權力跟資源留在自身的社區裡面,反過來就會導致資源流失。你想搬到台北去做一個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四十歲才結婚,四十五歲甚至五十五歲才勉強還清房貸。但是你卻要去投票,說是如果我不能夠在十八歲的時候選舉總統,而是要等到二十一歲的時候,這是對我民主權利的一個重大侵犯。這根本就是毫無意義的事情。(論有效的民主就是留在家鄉─談公投法失靈的原因)
公投的弊害已經造成。就算公投開出來「四個不同意」,可以想見「國時眾」必然會繼續借題發揮。美國也許仍舊會基於契約精神,跟台灣交涉FTA或協助台灣加入CPTPP,但他們應該會同時盤算更釜底抽薪的方法,很難說這對台灣人會是更好的前景。
反過來講,如果公投開出來有同意大於不同意的結果,台灣也許會在經濟或政治誠信上重挫,但如果民進黨肯痛下狠手,對鞏固自身統治而言或許不是壞事。 民進黨最大的問題在於過去「進步」背景的束縛,讓他們在特定議題下跟台灣獨立的企圖相互牴觸,比如之前陸委會提出要修法承認中國同性配偶的婚姻關係。這種議題會變成統派破口,只因為支持性少數權益是民進黨的信仰價值之一,即使台灣多的是「藍甲」。進步價值與民族構建互斥的民進黨結構,其實需要有外部的挫折來進行內部肅清。
也就是說,「四個不同意」如果按民進黨同意通過,看起來好像台灣的路徑可以維持不變,但中國統戰與扯後腿的力道也不會因此減輕,國民黨可能繼續用烏賊戰術,務使讓台灣在下次大選之前繼續攪亂輿論,營造「藍綠一樣爛」的說法,失去對國民黨紅統本質的判斷能力。另一方面,「四個同意」或許是失根的遊士大學生基於「反對塔綠班」而做的衝動決策,但實際上並不能真正動搖民進黨,反而坐實民意不可恃的真實處境,民進黨可以在實際作為上往更為專斷的方向發展。
劉仲敬曾提過,蔡英文可以說是西方白左知識分子養成體系中所能找到最好的統治者,這是所有失根知識分子與到處求官的遊士所看不到的,他們無法認清蔡英文其實與他們站在同一陣線,這是他們在蔡英文庇護下最後的好日子。如果民進黨要能真正履行他們與國際的契約,乃至於他們與地方土豪合作所給出的獨立諾言,白左知識份子終究不可憑恃,還是要回歸到台灣自身的上層階級。如果中國又「適時配合」加大對台灣的壓迫與武力挑釁,那個讓黃士修、江米達之流狂言不斷的自由環境,恐怕將不復見,只是民進黨自己動手,或是由美國動手的差別。
人權組織CIVICUS日前公布「公民活動自由度報告」,台灣據稱是亞洲唯一標示為「自由」的國家。有趣的是,標示「自由」的顏色是綠色,在一片黃綠色到紅色的國家標記中顯得特別突出,似乎坐實了嘲笑民進黨政府「塔綠班」的概念─只是剛好跟嘲笑者的定義完全相反。
然而我對這個「虛名」並不樂見,一則這並沒有扭轉藍白粉對台灣政府的叫囂,而且我很震驚看到網站提到台灣「缺點」的文章內容,居然是指責教育部禁止未申請的中國童書在台販售,以及試圖阻止五星旗在台灣展示的立法。顯然高舉公民活動自由的國際人權組織,沒有意識到台灣所受到中國嚴重的威脅,比起台灣政府嘗試限制的舉措,中國對人權的危害才是真正的危機。不僅對中國人如此,對台灣人、全世界的人都是如此。如果台灣在這種左膠無比的天真網站中有這樣的評價(他們甚至將英國納入「狹隘的Narrowed」、美國是「受限的Obstructed」),對台灣實在不是什麼好事。贏得這種美譽,無法讓台灣免於中國侵吞的威脅,反而會讓更多人以此為藉口,以「自由」為名,讓台灣作繭自縛。就跟公投一樣,良好立意成為有心人用來裂解台灣的工具,所謂「民主社會」反過來成為台灣敗亡的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