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買了「棋靈王」的版權改編成電視劇,上映之後引來一陣惡評。莫說「棋靈王」的主要角色藤原佐為在中國的脈絡底下變得不倫不類,甚至在裡面安插1997香港移交中國的情節,大肆政治置入,引來香港網友譏諷。不想今天又看到顯然已經江郎才盡的郭敬明,竟買了夢枕貘的《陰陽師》版權改編成電影,預計年底上映,釋出的電影預告已經讓我滿頭烏鴉。
日本漫畫海外輸出改編,台灣改編日本的「流星花園」不盡然是最早,但一定是最先成功的例子,還成為外銷其他國家的官方二創典範。但台灣改日本的漫畫有一個先天上的優勢,台灣浸淫日本漫畫太深,整個品味與文化認同基本上跟日本差不多,雖然改編成台灣背景的偶像劇在某程度上要做調整,但台灣人基本上都無視日本轉換成台灣當中的文化斷層(比如台灣人可以自然接受「杉菜」這個名字,完全不會因為這個名詞根本不存在於台灣而有任何違和感),就算看起來很奇怪,也可以因為「反正這是從日本改編」的理由自行解消。
後來台灣偶像劇改編日本漫畫變成常態,以至於後來中國也走上一樣路子。雖然中國自己的IP劇不在少數,但在中國奇怪的名牌迷信心理,日本漫畫改編也成為一個劇本的來源。但中國終究與日本的文化落差太大,比如2017年中國版的「深夜食堂」,為了硬放日本邏輯的食肆和食物,變得不倫不類。但如果同樣的情況放在台灣,卻是毫無問題,因為台灣早就有半夜營業的日本料理,日本料理也是台灣人很尋常的飲食選擇。中國網民對這種改編劇深感不滿,可以看到中國與日本之間,在文化內涵上根本格格不入。
但,中國似乎很不死心,繼續花錢買日本改編版權。同樣是2017年,中國改編夢枕貘的《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由陳凱歌執導,叫「妖貓傳」。這我還稍微可以理解,雖然是日本作者,但故事背景是唐代,中國人最喜歡的朝代。所以買這個故事似乎不無道理。據說「妖貓傳」基本上只是借了原著架構,內容面目全非,引起很大負評。但這部戲似乎幫中國編劇開了一個口,後來中國製作了許多部唐代背景的連續劇,還競相在美術考證上砸大錢,頗有輸人不輸陣的意思。
「妖貓傳」尚且還是唐代,給中國人導,就算跟原著幾乎沒什麼關係了,好歹背景上還說得過去。可是中國拿日本歷史背景的故事來改,我就覺得太過分了。雖說演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故事並沒有不可以,但電影界是非常講究生態位的,從來只有美國好萊塢有最大的權限隨意演出其他國家地區的故事,西歐可以演東歐乃至帝俄時期背景,日本勉強可以演純粹中國背景的故事(最近日本在拍搞笑版的「三國志」),其他的幾乎不可能。原因很簡單,好萊塢縱然只按自己的價值觀詮釋外國文化,但他們是唯一有堅實的工業基礎,可以深入還原世界各個地方角落,還能向外輸出到世界各地。中國不僅無法如此,連中國對自己歷史和文化的詮釋都大有問題,想要撈過界去詮釋其他國家,還是歷史考究遠高於中國水準的日本,我只能說,這部戲尚未上映,就已經成為笑話。
但更大的笑話,或許是郭敬明不再有自己的作品,只能拿日本人寫的小說當成自己電影的主題。中國的文化創造大概就跟郭敬明的發展路程一樣,一開始大開大闔、風風火火,可細看都似曾相識,有很多別人的影子。豈料拿個別人的東西刪刪改改已經是所謂「才華」的極限,後來就愈來愈萎縮,但之前積累的人氣與名氣,還可以撐住一個璀璨的外表,改編電影在諸多批評下依然風光賣座,把自己操作成寫而優則導的斜槓專家,順利變成演藝界大腕,產出的東西卻愈還愈不能入目。如今自產的東西已告罄,只能明價碼的去買別人的創意,簡直就是中國窪地的鮮明實例。
中國還是有很好的創意跟產出,但通常代價巨大,又或者是需要躲躲藏藏。賈樟柯今年宣布退出他一手促成的平遙國際影展,令許多業界人士錯愕,究其原因,很多人直指中國電影扼殺創意與政治規訓的審查制度,讓中國電影只能在模糊曖昧的禁令中東閃西躲,生出一部部荒唐無比的燒錢大戲,而真正有企圖心的作品,卻遲遲得不到中國廣電總局的「龍標」加身,只能把真正辛苦生產的創意結晶打水漂。
但正是拜中國政府所賜,就算挾龐大財力與規模全力壓迫,但中國人被自己的政府掐得死死的,讓台灣苟延殘喘,漸漸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影視道路,一步步回到「台灣主體性」上。就算沒有日本漫畫加持,靠台灣自己的劇本與編導,依然可以有很精采的作品。更值得玩味的是,台灣的題材愈是深刻,中國想要「整碗捧去」的可能性愈低。之前「與惡」在台大紅,也引起中國網民的迴響,可是這種題材莫說一模一樣的抄,就是稍微講一點跟死刑有關的事情,在中國也是發生不了的。去年話題劇「返校」的內容,也是中國人根本碰都不敢碰的議題。韭菜割到一片荒蕪了,買到日本歷史劇,真的只能說是中國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