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土地

海鯤遺音
May 14, 2022

--

最近政府放寬香港人取得中華民國公民的時程,引起許多「台派」不滿,一來香港近二十年多了大量「新移民」,跟九七之前的情況大不相同,這種人多半支持中共統治,服膺共黨政權,只是貪圖香港有比較好的福利跟容易出國,有點洗身分的意味。再者,就算是「舊移民」,香港也不乏大中華膠,再怎麼討厭中共,一樣心心念念大中華,對台灣脆弱的民族建構,是極其嚴重的斲害。

剛好顏純鈎大篇幅的解釋何以「台灣是中國人的土地」,映射出「台派」對香港人的擔憂。顏純鈎的生平,可以參照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的簡介:

顏純鈎,筆名慕翼、斯人、冷瑩。幼年曾隨母親在香港居住,1950年代初回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就讀安海養正小學、養正中學,至1966年在養正中學參加文化大革命。1978年赴香港定居。曾任《新晚報》副刊編輯、《文匯報》副刊編輯及天地圖書公司總編輯。任職天地圖書期間,曾主持出版不少在海內外有影響力的出版物,包括「當代散文典藏」、「天地文叢」、《中國抗日戰爭圖誌》、《文化大革命博物館》、《雙照樓詩詞藁》等等。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小說高級組冠軍、香港博益出版社第一屆小說比賽冠軍、臺灣新聞局主辦電影劇本徵選獎入圍獎。著作包括:短篇小說集《紅綠燈》、《天譴》,散文集《自得集》、《難堪的盛宴》、《心版圖》,電影文學劇本《血雨》等。

從顏純鈎的文字,再參看他的經歷,可以說是「無法吐出最後一口毒奶」的典型例子。中國人「覺今是而昨非」,多半止於反共,鮮少人會連「中國」這個概念一起否定掉,或至少不是一定要以「中國」為依歸。我對這樣的內容很有既視感,因為我也曾是這種人。為了一個虛無飄渺的「中國」,費盡唇舌去分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跟我所稱的「中國」的不同。

但現在台灣已經有一群人,已經決定徹底拋棄「中國」,不僅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而是連模糊指涉的概念都一併捨棄。因為「中國」只是一個出現不到百年的概念,是梁啟超等人不願意放棄滿清疆域的「創造」,借西方的民族主義概念去創出的「中華民族」觀,按劉仲敬的說法,這種為了延續帝國疆界而產生出來的民族概念,就跟南美洲的大拉丁民族、巴爾幹半島的大希臘民族、俄國的大斯拉夫民族一樣,終究要走向崩解。

所以顏純鈎說他在台灣逛龍山寺,看著夜市小吃,想起他在晉江的時光,覺得「台灣不是中國人的土地,我很難接受」。這種修辭式的過份詮釋,姑不論他漠視台灣多樣的文化內涵,不是只有龍山寺跟夜市小吃,那怕僅就他提到的內容來看,我也只會覺得這「中華文化」無關。顏純鈎覺得親近,是因為剛好福建泉州是台灣漢人文化脈絡的一支,換作是其他地方,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懷。而即便是所謂「關內十八省」,各處的文化歷史其實都差異很大,到底可不可以稱為一個單一的民族,我都覺得大有疑問。這就是為何台灣最好不要再跟中國有瓜葛,離得愈遠愈好。

但相較於「台派」亟欲對這種「大中華膠」除之而後快,我倒認為,他們其實是需要一個出口。雖說台灣到處有可以讓他們依託的地景,比如中正紀念堂那樣宛如曩昔南京首都計畫的孑餘,但看著顏文末尾那段宛如戒嚴時期才有的結論,讓我不禁思考,如果把「中國」概念視為惡性腫瘤,我們最好的情況,可能也不過是控制到不會影響台灣民族意識的發展,但真正要消除殆盡,或許就要賠上台灣的「性命」。這也是為什麼台灣需要一個戰爭的觸發因,如果沒有像烏俄戰爭這樣嚴重的事件,我們很難真正有效將「大中華膠」的心態從台灣主流社會中消解。而若是這個「關鍵時刻」無法到來,在不傷筋動骨的情況下,台灣其實是要提供一個方向,讓這些迷惘的「中國人」有地方可去。

--

--

海鯤遺音
海鯤遺音

Responses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