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樓書記室的暗號

海鯤遺音
Jun 10, 2022

--

台灣所出版有關北韓的書籍,大概自10年前開始大量出現,包括記者報導、學者研究、脫北者證言,後來還有去北韓觀光的遊記。這些北韓書籍或淺或深,但愈到後來,北韓相關的出版水分就愈多。這幾年我覺得比較有參考性質的,應該是張振成的《敬愛的領袖:從御用詩人到逃亡者,一位北韓的反情報官員眼中的北韓》。該書的重要之處,在於作者曾任職北韓中央情報機關,是繼黃長燁之後,少數的北韓政治中樞脫北者。另一位,大概就是《三樓書記室的暗號》的作者太永浩。

書名「三樓書記室的暗號」,是指前幾年金正恩二哥金正哲去英國聽艾力·克萊普頓演唱會的事件,「三樓書記室」指的就是北韓領導者的秘書室,成為領導者的代稱。以太永浩為首的北韓駐英使館人員雖然貌似順利完成金正哲「微服出訪」的任務,卻也因此埋下他遠走北韓的伏筆,這大概是金正恩政權始料未及之處。但此書真正的價值,是幫我們補足金正日死後的北韓內部政治發展,包括金正恩如何掌權,如何肅清包括張承澤等北韓核心官員,以及如何不計代價的發展核武造成國際緊張的情勢等。雖然這些說法無法證實,但仍舊是第一手珍貴的資料。

此外,從書中也可以看到北韓的菁英階層實際的生活樣貌。當然,之前也有類似的書籍提到北韓核心階層的生活狀態,比如金淑姬(Suki Kim)寫的《沒有您,就沒有我們》,描寫作者在北韓黨校「平壤科技大學」中教導當中學生的經驗。但外交官顯然是更具特權的一群,相較於在國內資訊封閉、物資匱乏,派駐至歐洲的北韓外交官,比起國內的特權階級更為優渥,畢竟他們得以直接接觸國際社會,對國際局勢的真實情況也了然於心。北韓的外交官群體大概是除了金正恩之外,唯一可以自由接受國際資訊的北韓人。但或許也因為如此,他們也不得不去面對北韓粉飾太平所自造成的內外落差,以及為了維繫北韓獨裁體制所出現各種扭曲的情況。

金正哲便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為了讓金正哲可以隱密卻自在的來英國,「三樓書記室」不依循一般的政府通報方式,而是用多重的加密信件與迂迴的謎語直接交予特定的外交官。如此大費周章,只是為了讓領導者的親哥哥聽一場英國歌手的演唱會,但一般北韓人,不要說對英國歌手一無所知,如果私自聽這些所謂的腐敗資本主義國家的音樂,甚至會連累到家族所有人流放或處死。還不要說為了給金正哲享受的豪華飯店、高級餐廳等,也許在英國,不過就是一位尋常有錢人的派頭,但在北韓這樣特殊的國家,可以做一般西方國家的人日常作的事情,就是不得了的特權。

金氏第三代自小在歐洲成長,使他們除了像父執輩一樣眷戀「腐敗資本主義國家」的物質享受外,它們自小接觸到的西方流行文化,並不因為回到了北韓而斷絕。除了金正哲對西洋音樂的愛好外,另一個有名的例子就是金正恩邀請「小蟲」羅德曼多次訪問北韓。關於這個國際矚目的大事,太永浩卻說這件事情從頭到尾都沒有經過北韓外務省,對外務省而言,這樣一位形象有嚴重爭議的籃球明星站在宛如神一般的最高領導人旁邊,是絕對不允許的。此外更發生衝擊北韓中央的紀錄片案外案,突顯北韓容易受到領導人自己的主觀意識任意為之的嚴重後遺症。

我一直有印象有人將台灣與北韓拿來比較。台灣與北韓在歷史時空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台灣與北韓都曾受到日本殖民,都是「國土分裂」狀態的政體在統治,雖然各自歸屬民主與共產陣營,卻都有著父子相繼的統治結構,最奇妙的巧合,便是民國紀年與主體紀年的一致,某種程度上似乎更篤定了這個不成文的對比。

而看完《三樓書記室的暗號》後,我發現更多台灣與北韓的雷同之處。比如金正日早在金日成還在世的時候就開始獨攬大權,同樣的,蔣經國也早在他擔任行政院長時期就已經成為實際上的統治者,金日成與蔣介石的晚年,都是於被架空的、象徵性的存在。而北韓在1990年代初要加入聯合國前,也出現與國民黨政府類似的反應,認為聯合國不能夠有兩個「韓國」同時加入,這樣就會無法統一,只是後來在聯合國巧妙的安排下,兩韓都順利成為聯合國成員。但與此同時,因為蘇聯的崩潰,北韓實際上變成一個孤立的國家,民主陣營的歐美先進國家都沒有跟北韓有正式的邦交。書中提到,在2002年小布希宣布「邪惡軸心」之前的關鍵10年,北韓在金正日的強烈要求下,好不容易與幾個歐洲國家建交,其中就包括太永浩駐在地英國,但金正日真正想要建交的法國,到如今仍不是正式的邦交國。

自金正恩上台掌權之後,至少就外界取得的有限資訊,北韓確實在經濟上有某種程度的進展,比如他們可以使用網路、也有智慧手機等,甚至可以在大賣場看到華碩筆電等產品。北韓也出現了一些「面子工程」,像是住宅大樓、水上遊樂園、大型超商等,甚至還允許觀光客或特定的媒體拍攝平壤市區,包括著名的極深地鐵。但對太永浩而言,如今的北韓社會,實際上已經像是奴隸社會般不堪的程度:

北韓已經是實質上的封建社會或王朝國家,社會全體以迷信的首領絕對論進行支配。...封建式社會還不夠,甚至還退化成奴隸社會。...金日成死後,金正日建立的先軍政治變成軍事獨裁,建立了如同奴隸般的體系,人命隨著奴隸主人金正日的心情和情緒左右。(頁481)

不過太永浩滿懷希望透過統一(自然是南韓「統一」北韓)的方式解放在苦難中的北韓民眾,我認為這種思維在經歷過韓戰的上一輩凋零之際,南韓主流社會似乎已經對此轉趨淡漠。姑且不論南韓的民眾對北韓是什麼看法,然而一旦統一,北韓勢必變成南韓嚴重的負擔,這點應該是最主流的意見。更不要說北韓一般民眾的思想,跟南韓的民眾南轅北轍,中間可能會造成的衝突與付出的成本勢必非常巨大。對我而言,北韓的體制一直延續下去,不見得是最壞的狀態,若如太永浩的說法,北韓當局已經無法控制北韓的經濟開放,採取睜隻眼閉隻眼的策略讓商業活動得以發展,至少北韓的民眾可以藉此擴張他們對外界的理解,進而埋下變化的可能。內部變化總是比外部介入要來得好,就算實際上變化不足以挑戰金正恩體系的架構,但至少避免強烈動盪所帶來更嚴重的後遺症。我想這也是何以韓國這幾任總統都傾向於不直接與北韓對抗,甚至採取合作的態度。

但太永浩的一廂情願,或許也正是因為他身為特權階級所保有的有限理想性。而他所寫的內容,對於研究北韓體制的人來說,我相信也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遺憾的是,此書中譯本雖然是由大出版社商周所出,但該書的品質卻出奇糟糕,當中的錯字極多、體例不統一、許多專業名詞亂譯(像是「邪惡軸心」譯成「惡的主軸」),甚至連文句都不甚通順。我直覺認為這是缺乏編輯的結果,責任編輯要不是沒有編輯過就直接付梓,要不然就是他完全無法處理跟北韓相關的內容,無能到連錯字都看不出來。商周居然毫無把關就出版,讓我想到之前麥田把「大陸」用系統取代成「中國」後沒有校對就出版的編輯缺失,果然驗證了愈是大型商業出版社,在編輯校對上反而愈隨便的弊害。這樣一本有關北韓的重要書籍,卻因為編輯問題在閱讀經驗上差強人意,實在非常可惜。

--

--

海鯤遺音
海鯤遺音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