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名非常統戰取向的書籍,本來的名稱只是單純的Central Asia in World History,不知何故要加上「一帶一路」。如果只是為了要看中國佈局的人,可能會大呼受騙,但對於想要了解中亞過往卻厭惡中國統戰的人,此書可能就成了遺珠。
講談社的「興亡的世界史」叢書中,光是以歐亞草原為主要範圍的書籍就有四本:《草原王權的誕生》、《絲路、游牧民與唐帝國》、《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鄂圖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這還不包含20世紀以來這個區域天翻地覆的變化。然而對台灣人而言,這套號稱是寫給一般人看的歷史書籍,還是有太高的閱讀門檻。我覺得《帶你走入中亞的歷史》雖然是平鋪直敘,但他提供了一個最基礎的底蘊,可以讓讀者對中亞(或者廣泛的說是歐亞草原地區)有起碼的認識。作者Peter Golden是美國羅格斯大學榮譽教授,因而此書也多少可以反映歐美學界對中亞地區的學術理解,恰好與日本學界為中心的「興亡的世界史」系列作一對照。
此書譯者也相當用心,書末有篇幅甚多的譯名對照,看得出來他在追求內容正確度的苦功。不過從他的譯文,也可以感受到他對中亞其實非常陌生,這本譯書對他來說可能算是相當辛苦的差事。
此書要說有多於「興亡的世界史」的內容,應該是20世紀以後中亞地區在蘇聯統治下的狀態。中亞地區大概在18世紀就陸續被沙俄所征服,但一直不曾成為俄羅斯真正的領土。俄羅斯從一開始只是被蒙古征服的弱小族群,在吸收了西歐的先進武器與制度後逐步強大,並開始向外侵略。首當其衝的,就是位處中亞地區的族群。而且在俄國逐漸強大的同時,遇到了同樣由草原民族所建立的政權滿清,他們在中亞地區的衝突,也牽引中亞地區族群的起落。比如說,與滿清對抗最為頑強的準噶爾,曾經一度勢力龐大到遍及東突厥斯坦、西藏一帶。在滿清、準噶爾、俄羅斯三方對抗下,許多較小的部落選擇接受俄羅斯的保護,埋下日後俄羅斯控制中亞的遠因。
在民族主義的浪潮下,以游牧民為主體的中亞,也漸漸受此影響,希望建立出自己的民族國家,然而現在中亞五國的國界,其實沙俄時期劃分的結果,與本來族群勢力的分布不盡相同,在各部族之間也仍有互相爭鬥的狀態存在。也因為沙俄的強行介入,與游牧民在文化與信仰與西方的現代思維無法順利過渡的情況下,中亞地區的混亂可想而知。
就文化傳遞的過程而言,中亞地區向來擁有武力優勢,然而歐洲武力突飛猛進,使擅用冷兵器的遊牧民,終究不敵熱兵器的絕對優勢,在沙俄與蘇聯的控制下逐步消亡。但這並沒有解決原本的族群問題,甚至因為現代國家的政治界線而更為複雜。比如生活在東突厥斯坦(新疆)的哈薩克、塔吉克人,無緣無故被安上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以古代稱呼重新確立自己民族意識的維吾爾人,在中國共產黨不斷的清洗與壓迫下,如今面臨極為艱困的處境。遺憾的是,在族群親緣上最為靠近的中亞五國,卻無法有任何進一步的作為。甚至屢屢傳出哈薩克等國的國民,在進入新疆後也被中國當局關入集中營的駭人情況,但這些國家也無法在國際上發聲、尋求更多的救援。
如果用「興亡的世界史」立場來看,中亞的歷史,正是一個由興而衰的過程。他們在面對西方的衝擊,比中國還要跌跌撞撞,過去光榮的歷史,使他們現在的處境顯得更為不堪。不過,目前還有一派說法,就是自然環境的因素。在過去氣候不像現在這麼乾燥,中亞地區應該是更為濕潤的地區,因此有足夠的資源可以維繫游牧民的活動。然而隨著環境惡化,草原逐漸沙漠化,可靠的水源枯竭,俄羅斯又大量移民農耕人口,搶占肥沃的區域,使游牧民的處境愈發艱難,這可能也是游牧民之所以衰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