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國化」的意義「去中國化」一詞始於陳水扁第二任政權,最初應該是批評陳水扁任內的教改內容,後來擴大成為對扁政府各種政策的批評套語。我對這句話印象深刻,是因為最初我也是批評「去中國化」的人之一。17h ago17h ago
中國分裂的好處日前在脆(threads)上有簡體字帳號鼓吹「統一」的好處,雖然很無稽,但這確實容易給人一種錯誤的粗略印象,以為「統一」有好處。實則所謂的「好處」,只是中國人的一廂情願,根本不存在。但反過來說,雖然中國一直以大一統為理想,但實際上,中國分裂其實好處更多,只是「中國」政府不願意說,…5d ago5d ago
文化資本我在臉書上讀到一篇關於「文化資本」的文章,覺得很有趣。簡單來說,就是他在哈佛跟人互動時,被當地上流階層的人認為是階級頂層的菁英,但他覺得自己其實無權無勢,只是念了很多書。然後他發現,在美國只有極少數的顯貴門第才會閱讀大量書籍,甚至連歐洲的所謂學院人士,念的東西也頗為侷限。Mar 24Mar 24
物怪自《中國是怎麼形成的》後,杜正勝不斷有新書出版,頗為勤勞。去年所出的《物怪故事解─中國亙古流衍的心態》,雖然比較偏門,卻迅速勾起我之前的回憶。我本就看過杜正勝在《大陸雜誌》所寫〈古代物怪之研究(上)──一種心態史與文化史的探索〉,當時即覺得相當有趣,甚至還寫了感想。但時過境遷,我…Mar 19Mar 19
川普與台灣川普與澤倫斯基在全球眼光下從行禮如儀到翻臉實境秀,讓全球震撼之餘,也引來各種不同角度與面向的討論。我比較採納的是「翻臉歸翻臉,該發生的應該還是會發生」,礦業契約應該還是會簽,川普再怎麼明擺著不想理烏克蘭,終究還是要介入。重點從來不是川普的意願,而是國際情勢下,美國沒有做壁上觀的可…Mar 5Mar 5
空城中國國民黨硬推中配取得身分「六改四」,引起同溫層一片緊張,除了洗人口的隱憂外,還有資源的排擠效應,以及「特洛伊木馬」的危機。但與此同時,中國卻是另一種情況:無論都市或鄉村,都沒有人。Feb 26Feb 26
大罷免今年注定是混亂的一年,但也是「大局底定」的一年。從去年就已經開始醞釀的大罷免,可視為台灣解嚴以來最重要的轉捩點。畢竟不只台灣,美國、中國也都走到轉捩點上,只要美中現在的格局與走向不變,台灣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Feb 16Feb 16
膠彩畫與台灣臉書有個人類學知識導向的粉絲頁「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介紹了北美館「喧囂的孤獨─台灣膠彩百年尋道」,雖說能夠推廣台灣美術這種相對小眾的領域,於我而言應該要相當感激,但PO文中一句「只有台灣有膠彩畫,其他地方沒有!」卻讓我忽地眉頭深皺。Jan 19Jan 19